央视网消息(记者 赵晋 报道员 苟汇敏):有40多个孩子每天喊他“爷爷”,他推动成立了团场第一个乐队,让边境团场越来越多的孩子圆了音乐梦, 欧洲杯买球技巧买球,他倾心倾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红色基因,义务教职工群众学习乐器,丰富老人文化生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的他,虽然现已71岁,但他依旧和妻子将全部精力用于乐队,用爱点亮团场孩子音乐梦想。
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七团退休职工陶玉庆。
退伍不退志 传承艺术匠心
1971年陶玉庆参军入伍,因为扎实过硬的音乐功底,被选拔进文工团,1977年退伍回团成为一六七团一名普通的工人。但是不管干哪一行,他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同时对音乐的爱好和追求一直没有放弃。
1985年,因为学校缺少乐器老师,陶玉庆主动报名被聘请到学校义务教学,这一教就是27年。他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孩子们,也陪伴着他度过岁岁年年。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尽管不是正式教师,尽管只有微薄的补贴,但却被公认为资深乐器老教师。
陶玉庆说:“我离不开孩子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每年团场开展歌咏比赛、大合唱,陶玉庆都义务指导,2022年团场开展大合唱比赛,陶玉庆被9个连队邀请进行指导和指挥,据了解,陶玉庆参加、指导团场文化活动100余次。
退休不褪色 点亮音乐梦想
和煦的阳光温暖地洒在一六七团红泉社区,这里正在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异常热闹,一支由10名老人萨克斯合奏的《十送红军》顿时响彻团场文化广场,格外引人注意,赢得阵阵掌声,陶玉庆正是其中一个。
今年70岁的陶玉庆,会演奏20多种乐器,2022年退休后发挥余热,热心公益事业,周末义务教团场学生学习笛子、电子琴、二胡、小号、萨克斯等乐器,截至目前义务教了40余个中小学生,30余名成人。
2022年陶玉庆发起成立红泉社区乐队。乐队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由陶玉庆义务担任队长和音乐教师,在传授经验和技艺方面陶玉庆一点也不吝啬。13年的坚守,乐队成员从开始的3人到现在的80余人,年纪最小的4岁,最大的75岁。
队员李广明是进乐队最早的队员,一说起自己的学艺路程,他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在家里拉二胡时都是自己凭着感觉拉,自从进了乐队,陶队长手把手指导我识谱、拉二胡,现在会拉很多曲子。”
陶玉庆的妻子张建玲是学校一名退休老师,今年62岁的她一直默默地支持着陶玉庆和乐队,抄乐谱,共同管理乐队。每次乐队参演节目,张建玲就义务当后勤,照看乐器。他们夫妻经常自掏腰包用于乐器维修, 体彩单买是不是只能买让球,电子琴的稳压器、扬琴、二胡的琴弦,萨克斯的哨片坏了,都是自费购买,10多年自费4万余元。而在生活中,他们艰苦朴素,对自己近乎“抠门”。
传承传统文化 点亮快乐童年
九师一六七团离九师40多公里,没有艺术培训机构,爱好音乐的孩子只能到九师去学习,路途遥远也不方便。陶玉庆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担负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承音乐里的传统文化,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平台。
陶玉庆创办了《下午三点半课堂》,主动承担起了周末和寒暑假义务教孩子学习音乐的责任。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工作繁忙,陶玉庆不但担任起教孩子学习音乐的责任,还和妻子一起照看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上大学的任玉静经常会给陶玉庆打来电话,“我今天又参加了学校的才艺表演获奖了,多亏陶老师您培养我的这个特长”。“陶老师教孩子都不收费,我们家长心里过意不去,自发给每个孩子捐助几百元用作乐队补助。”一个孩子家长徐锦花说。
寒来暑往,每个周末和寒暑假下午三点半,一六七团文化中心都会音乐响起,洋洋盈耳。总有一群孩子在陶玉庆的指导下学习乐器。今年12岁的雍渊博说:“我觉得来陶老师这边上课太好了,我学习了笛子,还可以和许多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也戒掉了我爱看手机的毛病,我觉得这样子很好。很开心,以后我还会继续学习下去。”
陶玉庆教孩子有自己的绝招,那就是“哄”,多表扬、多鼓励。8岁的徐银行调皮捣蛋,陶玉庆每天鼓励他“今天比昨天吹得好”,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现在他吹笛子越来越好。陶玉庆经常讲“一个也不能少”,参加演出他不会放弃一个队员、一个孩子,争取平台让孩子们展示才华,“其实孩子们也让我很感动,夏天热,冬天冷,孩子们都坚持来音乐室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