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箫一笛琴瑟和鸣,箫声尽赋山河志,笛韵常抒民族情。
玉屏箫笛是传统“贵州三宝”之一,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更是一件高雅的民族工艺品,以音色清越、雕刻精致而著称。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
因其独特品牌影响力和工艺价值,玉屏箫笛便成为了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贵州民族文化,打造“箫笛产教融合文化育人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一人一支箫笛,同谱青春乐章。”铜仁幼专为每一位新进的师生各赠送一支箫笛,希望他们用学校自己制作的“文艺”产品吹奏人生最华美的乐章。
铜仁幼专箫笛艺术工坊团队所依托音乐教育专业,围绕院校“立足铜仁,面向贵州,辐射武陵”的服务方向,以“基础教育、基层馆团、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为就业导向,搭建讲台、舞台、打造教室、实训室、钢琴室、排练室,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擅演奏、精制作、懂教学、会管理”的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
近三年来,该校培养了“擅演奏、精制作、懂教学、会管理”的音乐专业人才259人,平均就业率97.66%,在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5人次。
院校还带动10余家箫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玉屏箫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项目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比赛二等奖。
此外,院校更是参加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教育交流,承担并完成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寻根之旅”活动的教学任务,累计服务外籍专家、留学生500余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深化“三教”改革,搭建箫笛产教融合文化育人机制
铜仁幼儿师专围绕箫笛相关项目的建设,团队开设箫笛演奏、箫笛制作与演奏、暑期箫笛制作兴趣班课程,坚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与教学见习、实训相结合。
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以箫笛艺术工坊为载体,积极探索引企入校、联合育人,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学校、政府、企业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打造精品课程团队。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校企专业共建,完善并推广校本教材,促进音乐教育专业教材改革。团队搭建200多个平方米的玉屏箫笛制作实训室,围绕玉屏箫笛“产、学、研、用”,开展立体协同育人。
撰写《箫笛演奏教程》。《箫笛演奏与制作》精品课程的编写针对零基础热爱箫笛演奏学习的学生,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用乐曲代替部分练习曲。在基础篇和提高篇中加入二重奏和独奏曲片段的练习来替代练习曲练习,侧重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补充必要的乐谱知识并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举办箫笛千人齐奏艺术活动。团队为院校新生制作人手一支笛,深入推进玉屏箫笛文化进课堂活动。“通过文化艺术节千人箫笛齐奏提高学生识谱技能,锻炼了学生的演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此外,建立铜仁幼专玉屏箫笛坊微信公众号,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推送箫笛相关新闻、曲谱等信息,传承箫笛文化。
实施“三大 ” 工程,强化师资团队建设打造一支工匠队伍
实施双师工程,培养优秀教师。项目组采取听课、评课、研讨、课堂改革等活动,切实提高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老教师、专业教师配合学校做好新教师的培养,支持、鼓励、帮助青年教师担负起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并通过传帮结带,达到共同进步。工坊每年承担中青年教师研习5人以上。校企联合,共同搭建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平台,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建立玉屏箫笛实验生产线,推广玉屏箫笛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传绝技、带高徒、出精品,实现助推玉屏箫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