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风华 |经典名剧改编与文献的再现——“剑舞流芳”专题展的策划和思考
2021-12-15 11:16来源:文旅中国
原标题:梅兰风华 |经典名剧改编与文献的再现——“剑舞流芳”专题展的策划和思考
2021年恰逢《霸王别姬》创排100周年,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梅派艺术,进一步将馆藏活态化,梅兰芳纪念馆整合资源,策划推出“剑舞流芳——梅兰芳经典名剧《霸王别姬》创排100周年专题展”。“剑舞流芳”专题展以百年纪念为契机开展,但呈现的却不止于百年纪念。
一、为什么要纪念《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首演于1922年2月15日,创排于1921年冬,因此在“百年纪念”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我们是有两个选择的。“创排”与“首演”不在同一年份,给了我们一个深入思考的契机。起初,这只是一份出于学术严谨的考虑,而后因这个问题引发的思考却让我们收获很多。当我们需要在“首演”和“创排”中做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渐渐意识到纪念历经百年的
《霸王别姬》,“百年”不是关键,而在“首演”和“创排”中做出选择才是关键。这关乎纪念
《霸王别姬》的什么,更直接决定了如何纪念《霸王别姬》。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本人关于《霸王别姬》的直接论述就达八千余字,仅梅兰芳纪念馆,直接与《霸王别姬》相关的馆藏就达三百五十余件,包括剧本、剪报、戏单、照片、戏服、影像、唱片、书画等丰富的品类。很快,这些文物和资料帮助我们做出了选择。通过梳理资料,我渐渐对于《霸王别姬》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馆收藏有《霸王别姬》从1922年至1959年的戏单,数量达到190余张。这些戏单见证着这个戏一经问世就不间断地上演的演出历史,也说明了它是久经考验并得到市场认可的,《霸王别姬》的经典性不是现在追封的,而是在梅兰芳的时代就已经铸就了。1929年张恨水在他的《关于霸王别姬》中写道:“在目前皮黄戏里,杨小楼梅兰芳合演的霸王别姬,总算是一出最能叫座的戏了。”对于常常出现“人走艺亡”遗憾的舞台艺术而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百年后的今天,京剧《霸王别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并被其他艺术形式争相转化和借鉴。基于对一部经典艺术作品的尊重和欣赏,我们要纪念《霸王别姬》。
另外,在我馆收藏的一百二十多张《霸王别姬》的剧照中,不同时代虞姬的造型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变化,这说明了仅就扮相一项,《霸王别姬》是始终在变的。而透过我馆收藏的多版剧本和能够查到的唱片资料,我们发现不仅是扮相,在演出版本上,《霸王别姬》也是经历了数次修改,在场次、唱腔等诸多方面都有变化。在逾三十九年的千余场的演出历程中(梅兰芳本人演出),《霸王别姬》不断地在舞台实践中淬炼,自首演后又几易其稿,由最初的十四场减到十二场再减到八场,而后又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将场次增至九场。在演出场次不断调整的后关涉到的是剧目方方面面的调整。总之,《霸王别姬》随演随变,而越变越好。“变”成了
《霸王别姬》的关键词,而为什么《霸王别姬》一直在“变”?不是为了颠覆,而是为了“打磨”。正是这个“变”体现了梅兰芳的创作精神和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正是这个“变”让我们意识到相比“首演”,“创排”这个过程对于纪念《霸王别姬》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正如梅兰芳的弟子魏莲芳在回忆此剧时谈到的:“从《霸主别姬》一剧,不仅可以探索先生的艺术精髓,也可以看出先生在戏剧改革方面那种“一字千改始心安”的精益求精的可贵精神。”b该剧目从创排到成为梅派经典,经历了三十数年的不断修改与打磨。可以说该剧目凝聚了梅兰芳及其团队的艺术之思和艺术追求。作为一个几乎贯穿了梅兰芳大半艺术生涯的剧目,在梅兰芳不同的艺术阶段《霸王别姬》都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演出定版。《霸王别姬》既是梅兰芳艺术巅峰的见证,同时也记录了其艺术成长,是展现经典如何成为经典、艺术大师何以养成的典型范本。可贵的是,《霸王别姬》留给我们的除了壮美的故事情节,臻美的舞台形象,绝美的表演技艺之外,还留下了一段可堪考述的创作历程。《霸王别姬》流传至今不仅在舞台上璀璨夺目,在我们能够触及到的百余件文物中还封存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
展开全文
梅兰芳纪念馆从未为一个单独的剧目举办过专题展览,即便是作为梅兰芳亲自演出逾千场的经典剧目,是什么让《霸王别姬》可以一开梅馆剧目展之先河,担得起专题展的分量?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