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了“郑德仁先生百岁生日音乐会”。伴随着爵士乐队吹奏的《生日快乐》,神采奕奕的郑先生切开了他的百岁生日蛋糕。此次来参加音乐会的众多圈内人士中不乏“90后”:有97岁的指挥家曹鹏,还有92岁高龄的原上海歌剧院低音提琴首席洪友龙,他是郑老在新中国成立后带教的第一位学生。
92岁的学生洪友龙向老师郑德仁(右)献花 蒋迪雯/摄
郑德仁是谁?说起他,至少有三重身份:其一,他是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的第一位华人低音提琴手,后又成为上海交响乐团第一位低音提琴首席、中国低音提琴界的演奏大师;其二,他是中国低音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上海音乐学院的首位低音提琴教授,桃李满天下;其三,他是中国爵士乐的最早践行者之一,是海派音乐文化的诠释者、见证者和创作者,百乐门爵士乐队与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他还先后创编了不少低音提琴与交响管弦乐作品,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他是中国低音提琴发展的见证者。
第一位低音提琴专业演奏者
郑德仁
郑德仁原籍广东中山,1923年1月出生在上海,小时候住在虹口区的石库门,邻居多是广东人,晚上常在一起吹吹打打。耳濡目染的郑德仁自此萌生了对音乐的喜爱,他跟着邻居们学会了二胡、扬琴,也学会了《步步高》等广东音乐。后来郑德仁入读由广东籍教育家卢颂虔创办的广肇公学,学会了五线谱并在童子军军乐队担任军笛小队长,还代表学校和上海在南京参加了全国童子军大检阅。1939年郑德仁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接触到西洋乐器与音乐,因为学校有音乐老师专门指导,他便在课余选修了小号、小提琴,参加了学生管弦乐队。
1941年,因抗日战争影响,原来要随学校迁去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郑德仁与在海外谋生的父亲失去联络,而家中还有四个尚未成年的弟妹,作为长子他留在上海挑起了养家的重任。一开始他在图书馆工作,50元的月薪难以负担全家的开销,于是他与喜爱音乐的好友们成立了一支12人的乐队,再加两位女歌手,开始在一家名为Cosmo(高士满)的夜总会表演,月薪300元,解决了养家的问题。此时的高士满夜总会还有一个演奏爵士乐水平颇高的菲律宾驻场乐队,每晚两个乐队轮流演奏,这不仅让郑德仁喜欢上了爵士乐,也从亲切的菲律宾乐手处学习了低音五线谱和低音提琴的演奏方法。菲律宾乐队的低音提琴手年事已高,郑德仁便常常客串代替他演奏。站在爵士乐队里的郑德仁在那时隐约感到低音提琴会成为自己一生的事业。1943年,上海国立音专公开招生,郑德仁从六百多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第一位学习低音提琴专业的学生。
郑德仁在上海国立音专开始了他的专业学习之路。他师从工部局乐队的大提琴首席佘甫磋夫。日后回忆起这段学习经历时,郑德仁记忆犹新,“佘甫磋夫教授非常重视乐器演奏的基本功,如弓法、指法、把位转换及音阶音程。我从初级练习曲到难度高的练习曲逐步学习,也练习协奏曲和幻想变奏曲等等。除此之外,佘甫磋夫教授还从上海工部局乐团借来许多著名的交响曲低提分谱,让我认真踏实演练古典交响曲的低提声部。这一学习方法,使我在几年后正式成为交响乐团演奏员时得心应手,可以毫无困难地演奏交响曲。”在乐队或是室内乐中,低音提琴声部不可或缺,而作为当时学校惟一的低音提琴专业学生,郑德仁在各类演出中都极为抢手。1946年他顺理成章进入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成为乐队中演奏低音提琴的第一位华人。上海工部局乐队于1879年建立,因极高的演奏水平而被誉为“远东第一”,乐队中的演奏家多来自欧洲,除了每周固定的乐团音乐会,郑德仁也和其他演奏家一起参加外侨俱乐部的沙龙演出,几乎每天都浸润在古典音乐之中。
上一篇:二胡怎么练好强弱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