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新闻网讯:张家口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蔚为大观, 除了蔚县剪纸、 打树花、 拜灯山、 万全打棍、二人台这些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 张家口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 在冬奥赛事激情飞扬的冬奥之城,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共同了解更丰富的张家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蹦鼓子舞
怀安县左卫镇第四屯村传统社火中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 相传起源于唐朝末年。 第四屯村社火队伍阵容庞大,少则70人,多则上百人。其中蹦鼓舞8人, 是表演队伍中的亮点。 鼓手身穿彩服, 头戴桃尖帽, 嘴留八字胡, 两眼中间涂白, 一副丑生打扮。 每人腰间挎一面牛皮鼓, 鼓槌按指挥者的要求有节奏地击打。 鼓点有 “鱼戏水” “凤凰三点头”,动作有 “单起脚” “二起脚”等。表演高潮时边舞边喊,铿锵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戳古董
流传于坝上一带的民间曲艺形式。 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当地民歌的自拉自唱表演形式。上世纪50年代初, 经著名表演艺术家叶露、 赵福林等根据坝上莲花落曲调编唱了 《包办婚姻出人命》 的曲目,开始冠名 “戳古董”。 表演的语言用韵白、 地方口语,两句一韵或六句一韵;演出步骤分叫场、开场、报名、正段;唱法上突破了 “小曲”、 “落子”的方法,rstelemarketing.com,借鉴了其他曲艺的说唱特点。伴奏乐器有二胡、四胡、 竹板等。 表演内容多为民间传说, 以叙事为主,故事性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曲长城木偶戏
深受阳原县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欢迎的一种地方民间艺术。 明朝末年, 曲长城村就有人表演木偶戏。艺人们用竹竿和白布制作成长1米、宽约0.6米的小戏台, 围在前端为台口。 表演者和乐队藏在台后面, 边演唱或含着口哨吹奏曲谱代替台词,zltmx.org.cn, 同时操作木偶动作表演。乐器有小鼓、小镲、小锣、等,主要表演民间小戏和部分晋剧选段。 曲长城木偶戏的戏台搭建、 木偶制作、 曲谱唱腔等, 都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干嗑
属于戏剧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以东和张家口坝上一带, 主要集中在张北、尚义、康保三县。干嗑受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以及地方方言的影响, 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性。 演唱的主要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 最初是以民间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表演, 后来艺人们逐步运用民间歌谣、 谚语, 说身边人、 唱身边事, 涵盖内容较为广泛。 干嗑节奏明快、 短小活泼、 即兴性强、乡土气息浓郁。(记者 白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