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歌唱艺术家王一山于2022年3月25日逝世。他生前是国家一级演员,曾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全国人民听众喜爱的歌手”。著名歌唱家、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姜嘉锵评价爱徒“王一山执着于民族声乐艺术,以生命向艺术致敬,对浙江民歌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令人可敬可佩”。为追忆王一山这位心系家乡的歌者,本报特刊此文。
这是一个令浙江歌迷悲痛的消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与癌症抗争整整六年的温籍歌唱家王一山离世了。歌迷们翻出了他生前录制的最后一首MV《对鸟》,怀念这位心系家乡、以生命向艺术致敬的歌唱家。
《对鸟》是大家熟悉的乐清民歌,音调活泼、风趣、地方风韵浓郁,这是从温州走出来的王一山一生钟爱的家乡民歌。王一山演唱《对鸟》几十年,唱着唱着,也不断地引发思考:《对鸟》原曲是存在一些局限的,比如曲稍短、对比度不够,色彩变化不大。对该曲的改编再创作,一直是王一山的心愿。而这个心愿,就在王一山被诊断患肝癌中晚期手术后的恢复期,王一山用惊人的毅力克服病魔折磨,用生命完成的一份艺术献礼。
两年前,王一山用生命最后的“燃料”与时间赛跑,自己编配曲、用自己超越众多歌手难以企及的最高音演唱,拍摄完成了《对鸟》音乐电视(MTV)制作。在网上热播时,网友们曾点赞:“这才是原生态《对鸟》的完美演绎!”温籍流行音乐常青树吴涤清也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并这样评价:“演唱编配朴实无华,一笛一笙原汁原味,很好!”上海温籍男高音歌唱家殷为杰发朋友圈认为:“这是王一山数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听广播学唱歌,水缸就是“练声房”
1959年,王一山身于温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广播里的音乐节目,就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父母上班后,王一山就站在小凳子上,对着广播偷偷地练歌唱。为了回音效果更好,家里的水缸就成了他的“练声房”,他常常把头埋在水缸里练唱歌。到了上初中的时候,王一山已经学会了《战地新歌》共五册歌本里的所有歌曲。那时候还没出现卡带,他就每天守在收音机旁,音乐节目的时间表早早就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听歌、学歌、唱歌是他最开心的事。
王一山善于模仿,无论什么歌曲一学就会,他还把姜嘉锵和李双江的歌都模仿了个遍。虽然有一定的天分,但毕竟没有音乐基础,于是,王一山萌发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引路,北京学艺
虽然家境平平,但父亲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王一山追求艺术梦想,一家人省吃俭用给王一山买了唱片机,从此他可以重复听歌、模仿学唱。靠顽强自学,王一山于1982年代表温州参加了杭州、宁波、温州举行三个城市的职工歌唱比赛,他凭借一首《乌苏里船歌》一举夺得一等奖。
比赛结束后,温州当地的音乐前辈胡成辉向浙江歌舞团推荐了王一山,就这样,王一山被借用到浙江歌舞团。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央民族乐团的温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回乡探亲,王一山兴冲冲前去拜访,他毛遂自荐,现场演唱了一首歌给姜嘉锵听。姜嘉锵夸他条件不错,乐感也很好,但基本功不行,要好好学习才会有前途。
姜嘉锵老师的一席话更激励着王一山进一步求学。在姜嘉锵的帮助下,王一山被推荐到了北京中央民族乐团,由姜嘉锵亲自带领和指导,同时姜嘉锵还把王一山介绍给中国音乐学院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姜家祥老师。中央民族乐团的领导也看到了王一山是一块值得雕琢的璞玉,竟然还帮他支付了学费。在北京的学习,使王一山的歌唱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浙江而歌,出版“赞歌”和“荟萃”
1984年,浙江歌舞团向王一山伸出了橄榄枝,王一山正式调入浙江歌舞团。在浙江,王一山如鱼得水,一首《赞歌》轰动杭城,并且获得了此歌的原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老师的赞赏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