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麦田,饱满的籽粒,掂一掂,是沉甸甸的分量。眼下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的麦田犹如一块硕大的地毯平铺在这个小村外,养人又养眼,麦浪里是正在实地测产的专家们。
“别看我们小麦播得晚, 体彩世界杯买几个球容易中,但是穗大粒多,今年收成错不了。”还没等专家测出具体数据,种了40多年麦子的窦店村人沙志刚信心满满地说。
“窦店村是全市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亩穗数和穗粒数都较高。据对全市监测点统计,今年全市的亩穗数是46万,穗粒数近29粒,分别比去年增加2.7万和0.5粒左右。”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另外,“我们组织中国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对在房山区建立的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现场实收测产。经专家组认定,位于窦店村十二农场5.07亩小麦实收亩产达到746.2公斤,再次创造了北京市小麦单产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在密云区、在顺义区、在怀柔区、在通州区……在京郊约27万亩的麦地上,大规模的机收全面展开。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丰收的喜悦也在京郊大地铺展开来,弥漫在田间地头,洋溢在一个个种粮人的脸上。
去年秋冬种期间,受严重秋汛影响,京郊的冬小麦存在大面积晚播,导致冬前分蘖少、弱苗比例大。面对严峻形势,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播种质量、强化水肥管理、开展“一喷三防”等措施,逐块麦田推进,逐个环节管理,一次又一次的线上培训、答疑、深入田间地头,向着夺取夏粮丰收全力以赴。如今,夏粮喜获丰收,这对“先天不足”的冬小麦来说,显得尤为不易。
政策向好 种粮有奔头
2022年,农资补贴等政策落地田间。3月和5月,中央财政先后下达资金200亿元和1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目前第一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已经拨下去,第二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也即将发放。”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真的是及时雨。”听到这一消息的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的张海英掩饰不住地开心。
此外,为了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针对2022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导致用种成本增加以及小麦种植效益偏低等不利影响,今年北京市首次实施小麦一次性补贴政策,对在本市范围内种植小麦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100元补贴。
一项项政策精准发力,不但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让农民种粮可以获得更多更实在的收益,从而打心底里愿种粮,种好粮。
饭碗装中国粮,政策有保障。
技术过硬 种粮有底气
“今年我们这儿产量肯定能比去年多。”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窦店村许生大哥胸有成竹地说。问及原因,许大哥脱口而出:“管理得好啊!”
5月,房山区窦店镇和阎村镇因新冠疫情进行了区域管控,此时小麦正处于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普安屯村的张冬急坏了,眼瞅着自家580多亩麦子需要防治蚜虫,却无法外出购买农药,植保防治服务队也进不了村,“这可如何是好?”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了解情况后,马上与张冬取得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并帮他联系到附近的农资销售店,从而购买了急需的农药。同时又建议他根据蚜虫轻重程度采用人工防治与无人机快速防治等分类防治相结合的做法。这下张冬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
从播下冬小麦种子后,出苗、越冬、返青、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收获……进行苗情监测、印发技术意见、组织专家指导、印发专家卡片、技术服务到田、举办专题培训、开展云端问诊、开办田间课堂……市农业农村局采用多种生产服务的形式,为种植户提供最周全与密实的技术服务。
尤其是在小麦的中后期管理上,专家们更是成了麦田里的常客。“那天,我把小麦的情况拍完传到我们‘北京小麦群’,没想到第二天王俊英副站长就带着专家来了,又过了两天杨立国站长也来了。”想起那次云端问诊的经历,张海英充满感激。从冬小麦播种以来,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多次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在地头开设“田间课堂”,现场诊断苗情、研判问题、开具“药方。”
“专家说5号喷药,20号浇水,只要天气允许,我就在那天开干。”张海英说,“听专家的准没错。”虽然只种了3年的小麦,但是一年比一年的产量高,这让张大姐更信服科学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