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池乡,飘逝的那抹乡愁
文 | 姚中文
beautiful day
同官县的云,耀州区的风,在文王山前之东500百帕高空相遇,形成积雨云,挂起雨角,随之扯起宽大的雨帘,淋淋漓漓滋润着古老的文明塬。透过雨帘,我寻找那个曾经产生过中国革命先驱的演池乡,寻找曾经是耀县农业旗帜的那个演池乡。然而,不管目光怎样的穿透雨帘,殷勤张望,却以熟悉而失望,以温暖而滑落,最终在怅然与不舍中揪然凄然,涕泪涟涟。
演池乡,曾经是耀县行政建制中一片沃土,一处驿站。它像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在老同官县、原铜川市的西塬上。这面旗帜上,曾经流动着演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和沸腾热血,洋溢着演池人民憨厚淳朴又阳光灿烂的笑颜。这片旗帜,在四季不息的田野风光中,猎猎飘动,熠熠生辉。
作为一级政权,演池乡,从1949年2月获得解放,建立乡政权,为淳耀县第八区,到1965年6月划归耀县,2022年乡级行政建制撤销,并入石柱镇,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征程上一共步履了66年,演绎了一方山水的青春之歌,谱写出一级政权的优美华章。
也许我目光短浅,心里每每生出一种不快之感,窃以为耀州区在撤乡并镇中,撤掉柳林镇和演池乡这两个行政建制是一种遗憾和惋惜。前者曾经是耀县革命斗争史上的显赫“坐标”,后者是耀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面旗帜。柳林镇,一个古老的自然集镇,革命战争年代一个响当当的名字。1940年解放,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边区土特产与关中地区物资交流的枢纽。因地理位置重要和军事情报、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机构众多,1944年淳耀县时设立柳林市,成为陕甘宁边区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进行贸易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边区的“小上海。演池乡,虽然小,仅有万人,但作为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地位,更有划归耀县后在农业科技和农作物种植导向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都有资格和理由继续存在着。
但是,尽管是这样,历史终究是历史,现实毕竟是现实。不应该成了应该,成了现实,而现实又成了新的历史,被载入史册。
我是石柱人,与演池乡是邻居,七十年代两个乡的人民在扁担沟修建了一座水库,名曰“友谊水库”。从这个名字上,就可以感受到两乡人民并肩战斗的情谊和快乐,就可以感受到演池乡与石柱乡兄弟姐妹般的温暖感情。
演池乡和石柱乡所在地方,古同官县时称“同官西原”,曾经是同官县辖中举足轻重的基层政权,为同官县地理上的宜居地和粮仓,一直受到重视和青睐。1965年,连同王家砭乡(今董家河镇),一同划归耀县所辖,算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了。
演池乡同官县时称文明塬,1964年为演池人民公社,驻地在演池村,1975年迁驻干桥庙。2022年时,人口上万,为1﹒01万人,耕地3﹒2万亩,人均耕地3﹒1亩,在耀县中部沟壑丘陵区的小丘、关中、石柱、演池的4个乡镇中,人均耕地面积高居首位,加之塬面宽阔,土地肥沃,是庄稼人理想的宜居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看,石柱乡在西,演池乡在东, 体彩店老板自己买球么,石柱人称呼演池乡为东塬里。东塬里离铜川近,有宽阔的公路,下个坡就是班车站,几站路就到了“市上”。加之演池乡像石柱乡一样,塬长塬宽,土地肥沃,吃穿不愁,故女孩子都愿嫁到演池塬上。演池塬上石柱的亲戚最多。
这是一个有着众多传说故事的地方。不必说地形如鱼尾状的上下龙尾村的巧夺天工,不必说神湫村那一池湫池治病灵验入神的神奇传说,也不必说唐代曾习演民间娱乐骡面架,因设有舞场和乐池而得名的演池村的动人的民间故事,也不必说“宋元交替时,军兴旁午,人心未定,保甲一牌书两面,宋至则应宋,元至则应元,孤村孑损,遭之如割羊豕,唯此村宁可,人皆避难于此(《同官县志》)之避难村”传说的真实与否,单就清代中叶,孝慈村刘姓寡妇孝顺公婆、慈爱孤儿,官府为其建坊旌表的真实故事,风雨中传了几百年,传的有声有色,传的文韵斐然,温暖人心,就已经叫人慈心催生,感激涕零,滞留此地,流连忘返,幸福满满了。
上一篇:二胡学习的心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