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北约传奇:一位失明乐师的弦情岁月 ‖ 谭建新
2022-07-13 08:15来源: 老郭古今讲坛
原标题:珠光北约传奇:一位失明乐师的弦情岁月 ‖ 谭建新
谭建新 口述,瑶涧 林炳均 记录整理
按语
这是一位老广州人的口述历史,讲述了一位失明乐师的人生经历,再现了坊间一段不为人熟知的音乐故事,十分珍贵,希望本公众号能多多推送这样的文章,也希望各位街坊朋友,把自已的故事记录下来,不求完整、不求文字华丽,只求真实,在本公众号与大家分享。
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
我叫谭建新,出生于解放之初。1950年全家搬到广州市珠光西路珠光北约台山坊居住,直至1978年搬出。家中我是老大,下有三弟两妹,家境贫困。因我出生时难产,右眼球被产钳夹爆,完全失明。左眼亦有损伤并凸出。双目一凹一凸,初期只有极微弱残视,到我17岁以后则告完全失明。
或者因为我的视力先天缺失,所以我自幼听觉十分灵敏,而且记忆力超于常人,可以讲过耳不忘,不论是戏曲音乐、文学广播,又或者有新朋友来访。前者,可以使我以后可以轻松担当别人的娱乐老师;后者,新朋友只要与我交谈过报过姓名,他下次再来,不管时隔多久,我都可以马上说出他的名字。屡试不爽,朋友学生们每每称奇。
当时居屋楼下是街道工厂作坊之类,工厂喇叭每天会播放广播体操音乐,让工人做广播操,也会播放歌曲音乐或粤曲,例如歌剧《白毛女》、粤曲《搜书院》《昭君出塞》和《宝玉哭晴雯》等。我很喜欢听这些音乐和戏曲,会模仿唱咏。我特别喜欢听广播操音乐,因为是交响乐队演奏,和声丰富,使我对音乐和声着迷。虽然从未学过音乐与和声,但我对和声有先天的感觉。
三岁左右,母亲体谅我的特殊个案, 网上买球那个软件靠谱,又如此喜欢音乐,送我一个口琴。我如获至宝,琴不离身,不久就可以熟练吹奏。
因为视力问题,我没有机会上学,但我的求知欲很强。当时弟妹们在读的小学均为二部制,即上午回校上课,下午组织学习小组温习功课。我很高兴我家被选为小组学习点。每当弟弟和同学们坐在一起温习时,我就会坐在旁边,学他们念拼音、念课文,俨然真同学一个,也为我以后学盲文打下了基础。我和弟弟们的同学混得很熟,有些后来还成了我的音乐学生,成了好朋友。
1958年前后,大跃进、反右、大炼钢铁等运动来临,马路堆满市民捐出的金属制品。就在这一年,父亲不幸被划右派下放农村,家境更加雪上加霜。母亲为挣钱养家,每天要上班,顾不得家里的事务。大弟要上学,我作为长子,虽然年纪小,也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弟妹、操持家务的责任。我每天要买菜和生炉子煮饭,喂年幼的弟妹,还要打扫卫生,准备每天的柴火,洗衣服等等。
家务的繁重,并没有丝毫减弱我对音乐的热爱。
大约1961年,我自学了吹笛子。1963年,父亲的朋友送我一把秦琴,我又自学了秦琴。这样,我可以分别用口琴、笛子和秦琴教弟妹们和街坊小朋友唱歌。我觉得我从小就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泛舟飘琴韵
我母亲在附近的“桃园冰室”上班,有时轮班白天要睡觉,我要到附近太平沙的市场购买蔬菜食品。趁此时机我会“偷鸡”,到南关戏院(记得早期叫乐斯戏院),独自坐在戏院门口听里面电影的音乐和对白。一开始,工作人员以为我是乞丐,要赶我走。我告诉他们我只是来听音乐的,他们就允许我这位盲童长时间坐在门口。有时我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不但学到了音乐,还学到了普通话,使我后来可以教别人读语录,念诗词等。
此时,楼下搬来一位新住客,常拉二胡自娱。一听见他的琴声,我就会跑下楼去听。很快我们就成了朋友。我还时常用秦琴、口琴或笛子和他一起合奏。
因为我的秦琴了得,母亲单位有什么娱乐活动,会叫我去伴奏和表演。她的一位工友就送我一把破烂的小提琴。我的大弟(现在是资深制琴师)帮我修好了这把破提琴。因为其音色不尽人意,我又依样画葫芦,自己试着做一把。我用一块松木板做成底板,用松木方做琴头,用旧蒸笼的大块竹片做面板。这把谭氏自制提琴,我觉得比那把旧提琴有更好的音色。
上一篇:为什么很多人一听《梁祝》就想哭?
下一篇:渭河秦腔笼水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