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风采|青春力量赓续花鼓薪火,社会实践助力非遗保护
2022-08-22 22:09来源: 暮船吹笛雨潇潇
原标题:社会实践风采|青春力量赓续花鼓薪火,社会实践助力非遗保护
前言
青春力量赓续花鼓薪火,社会实践助力非遗保护。潇湘宝地,风光旖旎,三湘四水,花鼓缘起。2022年7月15日至8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赓续薪火、青传花鼓三下乡小队赴湖南湘潭与长沙开展了研学实践。小队在建规学院辅导员赵爽老师的带领下,对花鼓戏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花鼓戏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对花鼓戏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队徽介绍
INTRODUCTION
该队徽是由小队队长贺夕纯设计而成。它既像一个舞动的花鼓戏演员,向未来奔去;又像一朵盛放的花朵,寓意着花鼓戏的未来定会像花朵般绚烂;也像赓续薪火、青传花鼓社会实践小队的成员们一样,活泼且富有生气。
01 前期准备篇
分发问卷了解大众心声,随机采访思考花鼓发展
为了更好地调研与传承湖南花鼓戏,社实小队分别于7月19日、7月20日、7月29日与8月2日前往了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画馆与长沙实验剧院进行学习,在听戏、赏戏,以及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增进了对花鼓戏基本常识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位于湘潭市关圣殿(如下图)
图 关圣殿俯瞰
队员们九点在关圣殿集合,开始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在讲解员详细地讲解下,队员们对湘潭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增进了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维系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阐释挖掘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社会公用,同时需要创新表现方式,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强化机构队伍建设。
图 队员们在聆听讲解
之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湘潭市传承画馆。传承画馆是湘潭市最大书画作品集结地,其馆长何卫东是一名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富经验的艺术家。队员们与馆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对如何保护与传承花鼓戏有了新的理解与思考。队员们就花鼓戏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老馆长从三个方面谈到了花鼓戏日渐式微的原因,首先是国家实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展、然后是受中华文化内收性的影响,最后是政府的不太重视,加深了队员们对花鼓戏传承现状的了解。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虽然馆长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艰难处境,但他对我国的文化保护事业,和非遗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乐观的看法,这无疑也让队员们对传承传统文化更加有信心。
图 队员们在与馆长交流
随后,实践小队来到了长沙实验剧院,欣赏了一场视觉盛宴。在听戏过程中,队员们被花鼓戏演员扎实的戏曲功底、松弛有度的唱腔所感动,既有科学演唱,又有艺术创造,将形与神,声与调结合得很好,让人仿佛进入了当时当地,在戏曲的世界里遨游,同戏曲演员同呼吸。台上的演员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一颦一笑都细致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观众与舞台之间有一片凹陷的区域,大筒、小锣在其中恰如其分的响起。环顾四周,与队员们所料想的不同,除了老年人,在剧场里也有不少的年轻人甚至年幼的孩子们在认真地听戏,他们的眼里好像闪耀着一种光芒,与戏台上的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在这里仿佛看到了花鼓戏的未来。队员们通过观看一场真切的花鼓戏,更加明确了保护花鼓戏的意义,以及传承花鼓戏的决心。
图 队员们在长沙实验剧院合照
图 花鼓戏现场
02 实践调研篇
分发问卷了解大众心声,随机采访思考花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