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等,北宋书画家米芾16世孙,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陕西安化(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后徙居顺天府宛平县。
米万钟是明代书画家,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与董其昌齐名,并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米万钟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深。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考中举人,次年再中进士,任永宁、铜梁、六合等县令。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户部主事,后官至太仆寺少卿,任江西按察使、山东参政等职。主要著作有《澄澹堂文集》《诗集》《石史》《篆隶考伪》等。
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明代书法在帖学笼罩下,以继承传统为其主流,力图革新,米万钟是具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书画妙绝一时,四方争购之,不惜数镪一纸,贫者得其片纸墨迹,便可换取许多钱粮。
米万钟的书法,汲取了王羲之的雄武,米芾的潇洒,东坡的丰润质朴,“做到了师古不悖时代,学今不同弊俗,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显示了一个文人书家风流儒雅的气质。和他的绘画一样,毫无雕饰造作,信笔拈来,充满了写意的味道,有刚健婀娜、妍润秀雅的韵致”。
米氏的书法,《书史会要》称其:“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他很崇拜他的祖上米芾,行、草书深得米芾之法,又有创新,在晚明书坛博得“南董北米”之誉,与当时华亭董其昌、临府邢侗、晋江张瑞图三人齐名,被称为明末书法四大家之一。
米万钟迷上了六合雨花石
明万历三十六年,米万钟任六合县令。万历庚戌年(1610) 年他刻了一枚闲章,上书“石癖”二字。他到了六合之后,便对雨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簿书之暇,觞咏于灵岩山,见溪流中文石累累,遣舆台褰裳缀之。”后来,由观看转而开始收藏,“自悬高价,广收奇石。”从品味欣赏,到为之倾倒,最终爱之成“癖”,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于是,开始咏石、画石,并将自己过目的雨花石,描绘下来,编成了《灵岩石子图》,这本书是比较早的雨花石图谱专著。
米万钟对奇石的爱好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因为爱收藏和鉴赏石头,故号石隐庵居士、友石,以石为友。时人陈继儒题其画石卷曰:“非独友石,友其德也。”他一生“宦游四方,所积惟石而已!”(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44)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一书中所说:“邑令所好,风行景从。”“皆不之里中旧收藏家,而之米令。”(孙国敉《灵岩石说》)
宋牧仲《筠廊偶记》中还记载了米万钟收藏六合雨花石,其中有一枚“如柿而扁”,“采翠错杂”,文采千丝万缕,非常华美如锦绣。有一次,米氏不小心将这块雨花石坠落到南京燕子矶下江中。过了多年之后,他行船经过此地,忽见江面五色灿然,让人称奇,米万钟说:“这一定是我丢落的雨花石。”于是派一个善于游泳的人下去找,果然捞到了那块心爱的雨花石。
吴彬与米万钟
吴彬生于福建莆田,曾有“画仙”之称。他离开莆田,漫游南京,来到北京,因为极其出色的画技,进入宫中成为中书舍人,史料记载明神宗召见吴彬,成为殿试第一。吴彬在宫中过了一段日子, 线上欧洲杯买球,饱看了许多内苑收藏的宋人真迹。他自己也画了很多甚为精细的画,比如《岁华纪胜图》。
吴彬和米万钟大概相识于1607年。不过他们的彼此倾心,可能开始于1601年。他们都是在家的居士,都能写善画,都不是循规蹈矩之人,都对魏忠贤颇有异议,后来也都因为魏忠贤被夺职罢官。吴彬常去米万钟的勺园,与米万钟朝夕相对,观看奇石盆景,或者谈论宋人的绘画风格。他们各自的想法,都渗透到画里。
1608年,吴彬为米万钟绘了《山阴道上》,在题跋中称赞米万钟才品高古,其风流直追先祖米襄阳。1610年,吴彬以同样的手法,为米万钟绘了《十面灵璧图》。在《山阴道上》,吴彬把山画成了堆在一起的石头,而在《十面灵璧图》里,吴彬把石头画成了孤零零的山。400年后的今天,《十面灵璧图》以五亿的天价,成为全世界最贵的中国画。
米万钟与董其昌
人们都知道米万钟是一位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称。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雅好是“玩石”,而且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董其昌为非非石留下评语:“其蜿蜒垂垂者当作水观,剑锋斩截者当作金观,孤起林立者当作木观,坡陀平夷者当作土观。”对《十面灵璧图》十分看重,对米万钟也十分看重。
上一篇:我和梅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