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对于地处皖南的宣州来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黄金期,千里沃野孕育着勃勃生机。
6月20日,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村民郝长林看着自家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内心百感交集。
今年47岁的郝长林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双腿行走困难,与妻子朱爱花共同打理几亩蔬菜大棚,却因缺乏技术,种出来的蔬菜总是卖不上价钱,加之孩子还在读书,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难。
今年3月,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春六在走访摸排中发现郝长林的家庭情况后,迅速进行申报,逐级审核,将其纳入监测对象进行重点帮扶。不仅帮助他申报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资金,修补完善蔬菜大棚,还请懂技术的专家上门对他进行技术指导,补齐技术短板,易致贫风险得以解除。
2020年,宣州区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艰巨任务。但对于宣州而言,发展基础薄弱、政策依赖性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很重。
面对这样的现实,宣州区制定出台了《宣州区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就业、产业帮扶政策,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精准施策,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宣州区积极借鉴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结对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6月7日上午,宣州区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宣州区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该区乡村振兴局积极筹划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突出政策、规划、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考核体系等全面衔接,调整优化机构职能,保持机构队伍总体稳定,更好发挥一线帮扶队伍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宣州区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脚踏实地,再接再厉,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仲夏时节,走进宣州区洪林镇,万亩虾稻田波光粼粼,小龙虾活蹦乱跳;果蔬采摘基地硕果累累,水蜜桃新鲜诱人。洪林镇又一次迎来丰收季。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起网捕捞,一直持续到7月初。”棋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朝斌一边说着,一边将地笼慢慢拉出水面,网内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不禁令人称赞。就是这一只只不起眼的小龙虾,如今成了棋盘村乃至整个洪林镇的致富密码。
“红色”丰收透出的是“绿色”底蕴。“小龙虾对水质要求较高,稻田不能用化肥、农药,而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稻田的害虫为小龙虾提供了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养料,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这样种植出来的生态稻也更受欢迎。”黄朝斌说,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水稻摇身一变成了“虾稻”,贴着绿色认证标签,连同小龙虾一起卖出乡村,给乡亲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深化产业融合,农村才有希望、乡村才能振兴。放眼洪林镇,这片沃土之上正在加速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
棋盘塔小龙虾深加工项目已经建设完毕即将试投产。“我们会继续朝着全方位涵盖第一产业小龙虾养殖和生态水稻种植、第二产业小龙虾深加工和稻米深加工、第三产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努力,力争把公司打造成皖南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领范。”
这不仅是洪林镇发展生态产业、深化产业融合、促进群众致富的生动注脚,更是宣州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开展以来,宣州区围绕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强产业振兴、发展现代乡村。
夏日傍晚,走进宣州区新田镇新田村,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整齐划一的路灯,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
“目前,村里已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硬化路面1560米,围墙土改砖378米,铺设花池300米,墙面美化亮化50平方米。”新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冬爱说,开展美丽村庄建设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百姓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与此同时,新田镇上钱村,美丽村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据悉,目前该建设项目已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90%,预计今年8月底完工,届时将彻底解决村庄脏乱差的局面,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新田镇美丽村庄建设,是宣州区狠抓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打造农村即景区、生活即旅游的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生动缩影。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宣州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严抓规划、常抓整治、紧抓建设、狠抓提升,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推进农村展现出新面貌、生产展现出新质态。
严抓规划,持续推进农村“三大行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村庄规划管控,逐步推动农村居民向集镇、中心村集聚。
常抓整治,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接续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今年重点完成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2000户,新增“生态美超市”10个,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0个、整治自然村50个。
紧抓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和扩面延伸工程,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联网路建设;继续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如今,全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持续“美颜”中擦亮了乡村振兴最美底色,颜值越来越高,魅力越来越足。
5月26日上午,宣州区济川街道东河社区召开股东代表分红大会,695户村民喜获24.94万元分红,最多一户分得1300元。这是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民们首次以“股民”身份,从村集体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股份分红,幸福感满满。
时间回溯到2017年12月30日,东河社区召开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暨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
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变成“股民”,享受合作社分红及相关福利待遇。经过四年发展,东河社区顺利分红。“接下来,我们东河社区将进一步盘活集体资金,充分利用地域区位优势,在完善相关程序的基础上购置优质固定资产,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获得更多的分红收入,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东河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国峰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从安徽“股改第一村”到全市“股改分红第一村”……这些来自全区的“三变”改革样板书写了该区农业农村“春天的故事”。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业贤表示,接下来,会加强同金融、农担、保险等机构对接,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新支农模式,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实现“四壮一增加”的目标,力争到今年底,全区经济强村达到80个、消灭村集体经济收益低于10万元以下的村(社区)。(陈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