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钢琴谱-D大调-原始版帕赫贝尔,能够治愈一切的一手曲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它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
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
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比如狩猎曲、轮唱曲等。
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
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有时也常以《卡农》代指。
这里还想说一下关于帕赫贝尔的《卡农》背后的凄美故事传说:
帕赫贝尔10几岁的时候流浪到英国,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琴师收养,学会了弹钢琴。
旁边小镇上的有一个富人家女孩芭芭拉,一次她经过教堂听到帕赫贝尔弹曲子,便爱上了他。
芭芭拉心里喜欢帕赫贝尔,却没有告诉他,她对帕赫贝尔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帕赫贝尔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芭芭拉因心爱之人而学琴,并没有把精力放在钢琴上,这遭到了帕赫贝尔的责备:你不适合弹钢琴,也不喜欢钢琴,你走吧。
芭芭拉听后很沮丧,决心好好弹琴,证明自己可以拿到钢琴第一名。
半年过去,她在比赛中拿到了奖,当她拿着奖杯准备向帕赫贝尔表达心意时,他已经离开应征去打仗了。
就这样,芭芭拉等候了三年,等来一具别人为了让她死心而运来的尸体,她趴在尸体上哭了三天三夜,三天后的晚上,芭芭拉在学琴的教室割腕自杀了。
然而帕尔贝尔并没有死,在他们分别后,帕尔贝尔发现自己也不知不觉爱上了了芭芭拉,他准备为她写首歌作为求婚的礼物。
在芭芭拉自杀后的第二个月,帕赫贝尔回到了小镇,他从村民的口中得知芭芭拉为他做的一切后,放声大哭,坐在钢琴前,弹出了为她而写的《卡农》。
很多人质疑卡农背后的故事,它只是虚构了一段美好的夙愿。
真实的故事其实是,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为妻,他们还有了孩子,不过《卡农》确实是帕赫贝尔写给女儿和妻子的作品。
不管事实应该是什么样的版本,反复奏响的《卡农》,都会让我们始终看到爱和感动。
17世纪至今,帕赫贝尔谱写的卡农曲历经几百年经久不衰,人们聆听这首曲子述说着一段又一段的浪漫,它的魔力从未消减,只因这首曲子本身就藏着一个秘密。
后来,有人在婚礼上放《卡农》,因为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将这首曲子弹给我爱的人听;也有人在悲伤的时候听《卡农》,就因为这首歌能够治愈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