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札达县城出发,沿着河谷朝古格王国遗址下行十余公里,来到托林镇波林村时,忽见上千株二三十米高的杨树成排矗立,护卫着掩映其间的屋舍农田。
在这个以种树和环保闻名的小村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传统,妇孺皆知、世代相传,在象泉河畔亘古不息的风沙中,依然打造出了一片宜居怡人的河畔绿洲。
此生不渝种树梦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5岁的少年扎西平措和其他孩子们,在全村大人的带领下,沿着村道两侧种下了今天波林村里的第一批杨树。
“波林村是1975年从100多公里外的山沟里搬过来的,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已经担任了两届波林村党支部书记的扎西平措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还只有土坯房和砂石路,下雨一身泥,刮风一身土。”
当时的村民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萌生了改善环境的愿望。于是,在那个生活物资都略显匮乏的年代,大家克服困难找来树苗,种下了上千棵杨树,才有了今天绿树高耸、林荫蔽日的美景。
在这样的熏陶中长大,种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扎西平措这一代人一辈子追求的梦想。时至今日,波林村把种树写进了村规民约,倡导每户群众每年至少种树10棵, 用app买球违法吗,并确保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以党小组、作业组、双联户等为单位,规定集体种树任务,所以才能在全村仅有95户329人的情况下,每年种树超过5000棵,自治区级公益林面积达到4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0%。
“我会把树继续种下去,希望现在的孩子们到我这个岁数的时候, 买球靠谱平台,这条绿色长廊能变成森林。”扎西平措说。
绿树伴得幸福来
每年3月,藏西高原大部分地区仍然寒气逼人,波林村的群众就已经忙碌起来了。他们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每家每户或出人或出车,来到100公里外的波林村旧址所在的山沟里拉树苗。
“车子开不到的地方,大家就骑马进去,然后只取树苗、不砍树根,保证原生地的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夜里则在树林里搭帐篷过夜,幕天席地,星空为伴。前后持续20多天,取够全年的种树量后才返回。”扎西平措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改善村里环境而做的好事,因此积极性很高,每户至少都会派出一人参加。”
树苗拉回来后,便是分配任务,基本上每户群众的种树量都超过了村里规定的10棵。扎西平措还去札达县自然资源局要来种子,在村子四周种上了鲜花,又从底雅乡找来柳树苗试种,去年的树苗成活一半,今年的树苗全部成活。
“去年种得晚了,导致成活率不高,今年把握好时间,在4月前把树苗种下去,就全部活了,看到我成功后,大家都来找我要树苗。”扎西平措骄傲地说。
如今,如同这弥散开的绿意一般,波林村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06年,村里告别土坯房,盖起了安居房;2022年,村里修通了硬化道路;2022年,自来水工程完工,大家再也不用挑水度日了;2022年,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全村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2022年,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入象泉河;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7万元,特别是出售树苗户均增收2000元,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愿景走进现实。
正值农忙时节,大人们在田里忙活,年幼的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嬉戏……
村美人和新画卷
漫步在波林村的各个角落,要想发现一片垃圾真的是件很难的事。
“树苗长大了,房子更美了,日子更富了,要把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维护好,这是全村群众的共识。”扎西平措说,波林村每周集体义务打扫卫生1至3次,都不用村“两委”班子组织,群众就会自发拿着工具打扫房前屋后和公共地带,公共厕所则每周轮换安排一户群众清扫,全村设置了4个公共垃圾箱,每户配发了一个垃圾桶,在札达县环卫队的帮助下,两天就要清理一次垃圾。
同时,村里每季度要对群众家庭环境卫生进行评比,年底开展总考评,并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比拼的良好氛围。
托林组副组长旺堆在去年的考评中得了第一。走进他家,尽管没有太奢华的装饰,但窗明几净、整齐有序,一大丛茂密的木槿盛开着朵朵粉色的花。
下一篇:感受文化底蕴 喜看治水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