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生現場演唱《黃河大合唱》送別嚴良堃
劉秉義向嚴良堃做最后的告別 記者王曉溪 攝
王宏偉向嚴良堃做最后的告別 記者王曉溪 攝
6月26日上午,上千人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懷著沉痛的心情向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做最后的告別。他們中間有著名指揮家楊鴻年、譚利華,有與嚴老合作多年的著名歌唱家郭淑珍、劉秉義,也有年輕歌唱家王宏偉等。原中央樂團合唱團的歌唱家和現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的歌唱家們也都趕來和他們尊敬的指揮家做最后告別。
女兒:老爹說不要用眼淚跟他告別
嚴良堃的二女兒張援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父親對我說過,‘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我的一切從大自然來,最終要回到大自然。生前我已經佔有了人民過多的榮譽,我去世以后做最后一點貢獻,就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地上,作為其他生命生長的養料。’所以,他最后要回到他的故鄉,他的骨灰要撒進他的家鄉長江裡去。”張援還介紹,父親嚴良堃和母親相識於湘江和長江交匯處九江口,他們生前就約定死后骨灰匯聚一處,“我母親先走了,骨灰撒在了湘江。父親把骨灰撒在長江,這是踐行他們的浪漫約定,他們要在那個地方攜手魂歸大海。”
告別大廳庄嚴肅穆,嚴良堃的遺像被心形白花所環繞,嚴老安詳靜臥花叢。在《黃河大合唱》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歌聲和樂聲中,人們依次向嚴老鞠躬告別。
張援說:“我的老爹說過:他的老師冼星海告訴他,自己所學的一切都要先給自己的民族,要和民族的解放事業大業連在一起。他一輩子在做這件事。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也曾叮囑他,不要迷戀名譽地位,要做一名普通的革命文藝工作者。我的老爹做到了,直到最后他也希望不過多地耗費人民的財產。他特別不願意讓這麼多的老朋友在大熱天來見他。我的老爹跟我說,不要用眼淚跟他告別,在《歡樂頌》和《黃河大合唱》的歌聲中送他。”
合唱協會理事長:嚴老各地講學從來不計報酬
前來送別的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說:“聽到嚴老逝世的消息,我很心痛。我從1969年進入中央樂團合唱團就在嚴良堃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合唱演出。后來我擔任了合唱隊長,也是嚴老一直指點著我。到了合唱協會,嚴老師還是我們的名譽理事長,也經常點撥我。他一走,感覺失掉了父親一樣。他和我父親是同歲,所以我真的像對長輩、對父親一樣看待他。嚴老對推動中國合唱作品的演唱有著巨大的貢獻,他對很多中國合唱作品的處理被后來的很多指揮和合唱團在演出中認可和運用。從《黃河大合唱》到《旗正飄飄》,再到瞿希賢創作的《牧歌》、黃自的清唱劇《長恨歌》以及田豐創作的《毛主席詩詞五首大合唱》等等中國作品,都是老人家帶領中央樂團合唱團嘔心瀝血一點點磨出來的,也成為后來各地演唱這些歌曲的范本。嚴老晚年到各地去講學和指導從來都不計報酬,甚至給了報酬都不要。2006年我們合唱協會中山合唱基地舉辦指揮訓練班,請嚴老去講課, 天天盈球可以买彩票吗,結束后給他報酬。老人家回到北京用這些錢復印了《黃河大合唱》的合總譜和鋼琴譜,讓我們合唱協會送給各地合唱協會和藝術院校,而且不讓說是誰送的。老人家不圖名,不要錢,不要利,就是為了合唱,就是這樣謙虛,這真是高風亮節。我們為中國合唱界失去這樣的掌舵人和領軍人而難過。中國合唱協會的幾個創始人都走了,他是堅守到最后一個離開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實現老人家當年的理想,讓合唱藝術更加普及和提高。”
學生:齊唱《黃河大合唱》送別恩師
簡短的遺體告別儀式結束之后,人們在烈日下目送先生靈柩送上靈車。突然間,現場傳來《黃河大合唱》的歌聲。告別室廊檐下台階上,幾位中年人眼看著靈車的方向,縱情唱著他們唱了一輩子的歌。“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聲音不大,但充滿著力量。他們是嚴良堃的學生,他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送先生最后一程。同時,他們輕聲呼喚“先生走好”。
中國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中國合唱事業奠基人之一嚴良堃6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作為冼星海的學生,他是《黃河大合唱》的權威詮釋者﹔1959年為國慶獻禮指揮演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是此曲首次在中國演出﹔1964年在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千人合唱首席指揮,影片《東方紅》的最后一幕中擔任指揮的也是嚴良堃。(記者:倫兵)
(責編:方萌萌(實習生)、申寧)
, 世界杯找下买球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