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颂(乐队谱)钢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舒伯特 ,歌曲名称为圣母颂,歌谱类型为钢琴谱。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其歌词最早是由罗马教廷于1545年起召开的特洛特会议上确定的。19世纪以来的圣母颂,歌词已经变得比较自由,除了必须含有的对圣母的赞颂之外,其它戒律均被打破。作曲家借它抒发感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而不仅仅限于宗教的范围。
《圣母颂》(Ave Maria)法国浪漫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古诺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圣母颂》,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我们如同 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的前奏曲部分则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曲作者作曲家:巴赫,古诺
古诺,出生在音乐世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师,也是他的启蒙老师。古诺十八岁进入巴黎音乐院,三年後得罗马大奖,去罗马专心研习宗教音乐,回巴黎後在教堂当任管风琴师,当时曾立志终身服务神职,受训两年,学习许多哲学及文学的课业,三十三岁创作一首庄严弥撒曲在英国伦敦演出,颇受爱乐者的赞誉。
意外的他不久就改变了奉献宗教的初衷,决心与其他的法国作曲家一样的的写大众欢迎的通俗歌剧,即辞去教堂职务在剧院工作,担任乐团指挥与写合唱曲的职位,第一出歌剧推出并不成功,古诺却不气馁一直写作不辍,四十四岁1852年第四出歌剧浮士德推出,剧本是人人熟悉的神话传奇,剧中有动听的抒情咏叹调,多情的恋爱二重唱,雄壮热情的军人大合唱,还安排了非常戏剧化而且气氛慑人心魄的狱中一幕。推出以後立刻风靡巴黎,有口皆碑,统计此後一世纪中,仅仅巴黎一定就演唱了两千多场,而且场场爆满,次次轰动;又曾翻译为24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演出,其声势的盛大远久,可谓是千古不朽之作。
五十二岁应邀前往伦敦指挥皇家合唱团,并主持很多音乐活动,五年後回到巴黎,以後的十八年,又复专心写宗教音乐,作品有数百首之多,1893年在巴黎逝世,享年75岁。
古诺共作了十二出歌剧,最著名的是浮士德、罗密欧与茱丽叶;此外有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一首管乐交响曲军乐队中经常演奏的; 还有一首幽默的交响小曲也颇为人知,曲名丧葬进行曲,顾名思义应该是非常悲伤哀悼的乐曲,不想演奏时各种乐器发出奇异诡怪的音乐,反始观众忍不住嬉笑起来。
宗教音乐共数百首,包括许多圣诗合唱取与清唱剧,以庄严肃穆著名,其中一首至今家喻户晓的圣母颂,歌词是出自虔诚真挚的祈祷文,配合著如泣如诉的旋律,每次演唱时,听者歌者皆自然的被激起了孺慕之情,其优美纯朴百馀年来一向是脍炙人口的,。古诺大胆借用巴哈所作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为伴奏,在合声与旋律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尤其藉这巴哈音乐的古雅风格,更陪衬出歌曲的崇高意境,令人感佩。
今日乐评家曾批评古诺的旋律太感情化,可是再一百多年前却被认为太严肃太德国化;事实上,处於大众都认为歌喉比剧情更重要的十九世纪中叶,作曲家亦皆是力求歌曲以感人取胜的。古诺遗留下来至今不朽的名曲,的确也非常能感人肺腑,使聆赏者用至不忘。
《圣母颂》还曾被舒伯特谱成了小提琴曲,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
上一篇:牧羊曲-休闲即兴版钢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