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泰丰同志是我工作中的合作者,我创作中的合作者,我可以深入交流的好朋友。
2003年6月上旬的一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召开主任会议讨论调研工作,主任刘忠德提出要成立一个“难忘的歌艺术团”,并提议由副主任傅庚辰来担任团长。这时在场的另一位副主任、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航天局长栾恩杰同志说:“‘难忘的歌艺术团’能不能到我们那里搞一场慰问演出,10月份我们要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这是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会场立刻活跃起来,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都为国家的航天成就而高兴。
几天后委员们再开会时,翟泰丰副主任就交给我一首歌词《中国飞船是神舟》。两天后我把它写成了一首女声独唱并由黄华丽演唱录音。录成的小样交给翟泰丰同志后,他(曾担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拿到作协的会议上发给大家听,反响热烈。听到这个情况的当晚,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建议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写两首:《航天摇篮曲》和《航天圆舞曲》。前者是表现航天员的妻子在哄孩子睡觉时唱的歌,祝福航天员飞行成功胜利归来。后者是庆祝航天飞行成功时欢乐的热烈情景。泰丰同志接到我信的当晚一挥而就,两首歌词都写出来了。《航天摇篮曲》我写成了一首女声合唱,前面加领唱,轻柔而甜美,迷漫着美好的夜色。《航天圆舞曲》我写成一首男女声二重唱,热烈、欢快,喜庆、自豪,有回旋曲的色彩。这两首曲子写成后,这就有了三首新歌曲。栾恩杰同志知道后很高兴,专门召开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员会议,“两弹一星”功臣孙家栋院士也来了,他在会上说,希望能再给航天队伍写一首群众歌曲,以便大家平时都能唱。这时我感到还不够丰满,于是又给泰丰同志写了一封信,建议他除了落实孙家栋同志的建议外,再写一首男声独唱《航天人之歌》,是歌颂老一辈科学家的。我在信中说:“每当我们想到‘两弹一星’,想到航天飞行,想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我们就会想到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那些闪光的名字。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是和他们分不开的……”泰丰同志很快将两首歌词都交给了我,我也迅速写出曲谱。这样一来,前后就有五首航天题材的歌曲。
为使这部套曲更丰满,我想到了1980年我为张爱萍同志诗《诉衷情·赠远洋船队》的作曲,以及1985年张爱萍同志给我写信并送来的歌词《腾飞吧中华!》,我作的曲。前者是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时他作为总指挥的诗作,我为电影《飞向太平洋》写的主题歌并得到他的称赞;后者是他写信邀我作曲,同样也受到他的称赞。这两首歌和新写的五首航天歌曲都有内在联系,放在一头一尾很自然很贴切。这样总共有七首歌曲,加上朗诵词共演出35分钟。总体结构:一、男声领唱与合唱《诉衷情·赠远洋船队》;二、男声独唱《航天人之歌》;三、女声合唱与女声领唱《航天摇篮曲》;四、男女声二重唱《航天圆舞曲》;五、齐唱《航天进行曲》;六、女声独唱《中国飞船是神舟》;七、男女声领唱与合唱《腾飞吧中华!》。
这七首歌曲首演于2003年10月,命名为《航天之歌交响音乐会》。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同志批示:“要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我要出席。”(后来演出时正值他出国访问,他还专门写信表示祝贺)演出单位是中国交响乐团,指挥李心草。当年12月底,这台音乐会应海南省委之邀到海口演出两场,乐队仍由中国交响乐团担任,合唱由海口市公务员和教师合唱团担任。他们非常努力,演出质量不比专业合唱团队逊色,演出地点是海南省人民大会堂。演出时盛况空前、热烈非凡,尤其是《航天摇篮曲》和《航天圆舞曲》深获好评。2004年2月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由北京交响乐团和三个业余合唱团合作,谭利华指挥,在北京航天城演出。由于当晚同时在中国大剧院举行“双拥”晚会,中央领导出席,所以当时的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兼“神五”航天总指挥和航天员杨利伟都被调到那里去了,这里由装备部的其他负责人和航天员翟志刚、北京市的负责人、全国政协的几位副主席出席。因为是在航天城演出《航天之歌交响音乐会》,是对口演出,效果当然很好。演出之后航天城向我和泰丰同志各赠送了一只精美的小皮箱,里面装着一副白手套和“神五”的航天模型作为演出纪念。我一直珍藏着它,感到很有意义。
2003年12月31日,我度过了全年的最后一天,在海口市胜利结束了《航天之歌交响音乐会》的成功演出。大家都沉浸在演出成功的欢乐之中,当晚的新年酒会气氛极其热烈。第二天,也就是2004年的第一天,乐团去三亚旅游了,上午我和泰丰夫妇在房间里闲谈,谈话间,泰丰的夫人韩寒对泰丰和我说:“明年是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你们俩还不写点东西呀!”一石击起千层浪!我们俩立即说:“对!是要写,应当写,要好好地想一想写些什么?怎样写?”回到北京后,我和泰丰同志多次商量,决定还是写一部声乐套曲,要写出他的功绩,要表达人民对他的爱戴。从1月至5月,泰丰同志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数易其稿,我也尽我所能,从作品的整体内容、形式、风格、结构以及歌曲的细节等多方面为他提供参考意见。5月下旬我拿到了歌词的定稿,6月1日我到成都,2日到广安,4日返成都,7日返北京。到广安是为了考察了解小平同志的家乡,他的出生地,他的生活背景;在成都主要是看专场的川剧,听专场的高腔。这七天的四川之行就是了解和感受小平同志的乡音乡情。事后证明我不虚此行。
《小平之歌》是一部声乐套曲,共分六段。序曲:管弦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小平同志的颂歌,宏伟壮丽;二是对他出生背景年代以及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揭示。曲一:合唱《他从广安走来》。当序曲结束时,紧接着由男高音以高腔的形式独唱出“他从广安走来,他从广安走来”,合唱队的男低音以低沉压抑的声音用号子的形式唱出“嘿哟嗬咳哟”。高腔式的领唱第二次出现,“咳哟嗬……”出现在女低音声部。高腔式的领唱第三次出现,“咳哟嗬咳……”出现在全体合唱队,接着唱出歌词“沉沉黑夜盼曙光,苦难人民盼解放,为求真理离家乡,投身革命奋斗忙”。之后的多段歌词概括和叙述了他一生奋斗的主要历程,全曲结束在“为理想,为人民奋斗”上面。而“咳哟、咳哟”的号子歌声也贯穿在歌曲的首尾,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强大,为歌曲注入了动力,号子与高腔为这首歌注入了乡音,特色鲜明。这首歌如果换个名字也可以叫《奋斗》,这是小平同志一生的写照。
曲二:二重唱与合唱《三位老人》。歌中没说人物的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小平同志、卓琳和小平同志的继母,他们在逆境中,在失掉自由的情况下互相帮助,互相照料,充满人爱,充满人性之光,放射出生命的灿烂光芒。二重唱的男高音以宣叙调的方式唱出“一个沉沉的秋夜,一所空旷的步校,梧桐伴着暗夜呼叫,门窗伴着狂风呼啸”。二重唱的女高音采用节歌的方整性结构唱出:“有三位老人在风雨中煎熬,用他们温暖的亲情互相照料,哪怕黑夜沉沉,哪怕风狂雨暴,他们那生命的火光在闪燿。”之后合唱进入“啊”的乐段,之后男高音独唱重复女高音的歌词,合唱队再唱“啊”的乐段,再之后合唱与男女二重唱采用“卡农”的形式交替唱“啊”的曲调和最后一句歌词“他们那生命的火光在闪耀”。感情真切,情意浓浓,充满人性之光。
曲三:女声独唱《小路》,这是《小平之歌》的核心歌曲,歌中虽然没有说出小平同志的名字,但字里行间却无不流露出对小平同志深深的爱。它的生活依据是众所周知的“小道”,因为“小道”这几个字太直白,也不好唱,所以我建议泰丰同志改成了《小路》。小平同志自1969年10月至1973年3月在这条小路上行走一千多次,他们夫妇每天从住处到南昌机械厂去劳动,往返于这条田间的小路上,来回一个多小时,在静静的田野上无人和他们交谈,小平同志在每天一个多小时一千多次的三年田间行走中不能不思考问题,他当然会想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但作为曾经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他,目睹造成的动乱局面的他不会只想自己的命运,而更多的会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及命运,人民的前途及命运,一旦出去工作将怎么办?执行怎样的政策?这是他夜以继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思考的核心,所以这一千多次三年多小路上的行走是改革开放的思想酝酿;是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酝酿;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开创历史新时代的思想酝酿。这是他伟大的历史功绩,也是我们歌颂他的主要原因。但这一切在《小路》这首歌里都没有用政治术语和政治概念来表现,而是通过浓浓的情感和深深的爱恋来歌唱:“一条弯弯的小路轻轻地在述说,有一位老人曾在这里走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默默无语,他深深思索,我的祖国,你走向何方?亲爱的人民,亲爱的祖国,魂牵梦绕难割舍。啊!小路,小路,请你告诉我。请问他是谁?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魂牵梦绕难割舍。”当独唱到“小路,请你告诉我”时,合唱队接唱“请问他是谁?请问他是谁?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独唱再接着唱:“他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魂牵梦绕难割舍。”这一来一往、合唱与独唱的互相补充,使音乐的感情达到深沉浓重、强烈的地步。这就是当年我在“小道”上反复行走反复思考的结果。
曲四:男女声对唱与合唱《新编凤阳花鼓》。前三段唱都很深沉,到这里一反过去,豁然开朗,别开生面,因为讲改革了,人民生活出现了新气象。真实的故事是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而农村的改革先从凤阳县小岗村开始,那里18户农民为了粮,为了活,立下了生死状,搞起了联产承包,这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结果“当年丰收有余粮”,所以从前奏一开始就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为了更真实、更生动地表现这一题材,词曲都借用了原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但后面作了新发展,使之更上一层楼。在歌曲的后半部,男女声的对唱采用复调手法,女声唱“啊”的旋律时,男声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反之亦然,合唱队唱词时,对唱的二人同时唱“啊”,层层推进,合唱队最后念白:“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结尾全体同唱“好地方”达到全曲高潮。令人高兴的是,不仅《小平之歌》多次演出时这首歌都受到热烈欢迎,更值得高兴的是,去年初我带中国音协“田野的春天”采风团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时,我实地验证了一下,看看《新编凤阳花鼓》是否与实际吻合,结果是省委宣传部把它确定为赠送给凤阳县小岗村展览馆的展览播放歌曲,省电视台也播放了《小平之歌》全曲。
曲五:大合唱《小平您好》。这是整部声乐套曲中唯一点名歌唱小平同志的一首歌。一开始合唱队唱“啊”,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啊”,而是再现序曲一开头歌颂小平的宏伟壮丽的旋律,使全曲统一,首尾呼应。这段“引言”之后,合唱队轻轻地唱出“小平您好”四个字,这四个字由合唱队四个声部从低到高,从轻到重,层层推进,当第五次出现“小平您好”时,全体合唱队以满腔的热情,呼喊般地唱出了这四个字,紧接着转为紧板快速:“您是百姓致富的贴心人,您是民族振兴的主心骨,百姓问候一声您好,您回百姓一个微笑,笑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笑来了祖国建设的新面貌。”“……看那长江水面灯火明,看那南水北调气如虹,看那青藏铺轨架金桥,看那西气东输如春风。从边疆到北京,遍地都是不夜城……看那南海……看那东海……看那东北……看那西北……看那物质文明……看那政治文明……看那精神文明……看那协调发展……”这一个大段落里的多段歌词都是讲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国家、社会、生活的新面貌,新气象。当唱到“您曾庄严地宣告”处,歌曲转为宽广的慢板,以庄严神圣的语气唱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全体乐队与合唱队满怀深情地唱着、奏着,“我爱祖国和人民”多次重复,唱到高潮时,乐队与合唱队全部停止,让位于打击乐,于是钟鼓齐鸣,之后乐队与合唱队紧接着以全曲最强烈、最辉煌的音响唱出“祖国和人民,人民”结束《小平您好》这首歌,也结束了《小平之歌》全曲。写作《小平之歌》绝非偶然。从的痛苦经历中,从改革开放的成就中,从国家、社会、人民的变化中,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我发自内心地敬爱小平同志。1986年9月1日至1987年1月,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期学习期间,曾系统地学习了《文选》;1992年初,我参加组织的军队干部沿着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路线参观学习。随后我专程到南昌望城岗小平同志被软禁的地方和他劳动的南昌机械厂去考察了解,在“小道”上反复行走。动笔写作之前又到了他的家乡四川广安采风,从思想上、理论上、生活上、情感上、音调上做了全面准备,因此真正动笔到完成全部总谱只用了两个半月时间。我庆幸与泰丰同志创作了这部作品。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翟泰丰同志历经数月手书《宣言》,以表达一位文艺老兵对党的崇高敬意。“心的奉献——翟泰丰《宣言》书法展”于2012年11月6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捐赠仪式,翟泰丰同志将《宣言》书法卷、《墨缘诗情——翟泰丰中国画集》以及全部展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宣言》中文版近1.5万字,泰丰同志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工工整整地把它抄写下来,这是何等的崇敬,这是何等的认真,我折服了。
我如约出席开幕式和捐赠仪式,见证了一位老员、一位文艺老兵对党的崇高敬意,对的无比忠贞。我写下感言:理想就是力量、理想就是方向、理想就是旗帜,我们要高举的伟大旗帜胜利向前!并即兴作诗一首:“宣言”展览翰墨香,诗词书画皆芬芳。多美好,老骥伏枥奋斗忙。泰丰和诗一首:拙笔难书彩虹长,愧对庚辰赞芬芳。雾途沉沉莫迷茫,千金难买真信仰。
我与翟泰丰同志同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担任副主任,我与泰丰同志合作两部大型声乐套曲(《航天之歌》和《小平之歌》),我与泰丰同志有着深厚的同志友谊。泰丰同志对政协工作热忱投入,潜心负责,党组织肯定他,同志们赞美他;泰丰同志的思绪如钢炉般炽热,泰丰同志的歌词如潮水般奔涌,他的豪情使我的旋律顿生,他的歌词使我的音符倾泻;泰丰同志是我工作中的合作者,是我创作中的合作者,是我可以深入交流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