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喧天庆丰年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崔德路
鼓手教学生敲鼓
任丘大鼓
咚咚咚,一双双握紧鼓槌的手臂上下挥舞;咚咚咚,威风的大鼓发出响彻云霄的强音;咚咚咚,振士气、庆年丰、贺婚嫁、喜添丁、庆开市……鼓手们脸上洋溢着豪情,围观的人们绽放着笑靥。
近日,在任丘市出岸镇王家坞小学操场上,省级非遗任丘大鼓艺人王广路、崔德路、李伟等,和10余名小学生,围着一面直径两米的大鼓,挥动着鼓槌……
这是非遗大鼓进校园活动的一幕。
那气势磅礴的鼓声响起,瞬间打破了校园和村庄的宁静。大鼓手带着小鼓手舞动着花样,那阵势如万马奔腾,震撼天地……
1 “大鼓会”传承至今
几轮鼓点敲下来,老鼓手和孩子们都已是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喊累。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令围观的村民拍手叫好。
“这面大鼓是庞家营大鼓队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会同任丘市文化馆捐赠给学校的。那一天,鼓手们为师生表演了任丘大鼓经典套路,引得学生们‘闻声习鼓’,踊跃报名啊。”王家坞小学校长刘宝玉笑着说。
虽然开课时间不久,老师们每周来讲两次课,但是孩子们学得认真,已经敲得有模有样了。
为了便于学生们学习大鼓,任丘市文化馆还为王家坞小学捐赠了《任丘大鼓传统套路集成》《任丘大鼓》等20余册图书。
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说,任丘大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任丘大鼓最初是受“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故事启发孕生的。
巾帼英雄梁红玉是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之妻。她曾带领一支娘子军参战,在丈夫所率宋军进入金兵之阵时,在高处眺望观阵,擂鼓助威,利用大鼓声的疏密传递信息。
每年的正月十三,任丘都会举办场面宏大的“大鼓会”。每到这个时候,几十面大鼓在任丘这片热土上擂响。鼓阵贯穿东西、对峙南北,场面十分壮观。当大鼓声此起彼伏地响起,犹如万马扬蹄,在时代号角中奔腾。
任丘“大鼓会”也体现出任丘大鼓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印证了任丘人富裕起来的幸福生活。
在任丘市文化馆,记者见到了一面直径2米,用整张黄牛皮精制而成的大鼓。鼓面由1600余枚铁钉,将牛皮固定在木制的鼓帮上。
“任丘大鼓较其它地方的大鼓,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就是个头儿大,再就是鼓音厚重。”金洁介绍。
记者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便发出浑厚的声响。这不难使人联想到任丘“大鼓会”几十面大鼓被敲响时,那声如狮吼,势如万马齐奔的场面。
2 敲大鼓以示欢庆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如今,敲大鼓成了任丘人民逢年过节、农业丰收之后,表达喜悦心情的最为传统的庆祝方式。”金洁说。
任丘大鼓作为一门独具风采的群体舞蹈艺术,体现着力与美的结合,是协作精神的完美体现,特别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因此,它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其中,也渗透到了任丘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任丘形成了“无人不知鼓,无庆不敲鼓”的局面。
“表演的时候,一面任丘大鼓一般由8人到10人同时占位敲击,辅助器乐手站在大鼓一侧, nba买球专业术语,以铙、小钹、铛铛等传统民间乐器随着合拍。”王广路说。
大鼓敲响后,鼓手们要么鼓槌穿花,要么闪转腾挪,要么凌空飞跃,要么大声呐喊,那阵势、气势与声势形成一种粗犷之美。
鼓乐进入高潮时,互相对垒的鼓队鼓技超美、鼓势超猛、鼓韵超狂。一个个鼓手挥舞鼓槌,将任丘大鼓的雄浑与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