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学院音乐系教师张德凯说,100年前,年仅22岁的英国年轻人富能仁首次踏足云南省西部边境的山区,接触鲜为人知的傈僳族,并借助音乐进行传教。他发现傈僳族人喜爱唱民歌,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便把圣经教义编成诗歌,教傈僳族人用四声部合唱教堂赞美诗。而后,他又在傈僳族山区推广了这一做法。
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28日电(记者陆烨)“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大山里有一座基督教堂,里面常常传出阵阵歌声。
歌声来自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那里有一支完全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合唱团,他们由45岁的七华一带领,每逢礼拜,便一起合唱傈僳族四声部无伴奏歌曲。
这个合唱团成立于2000年,共20人,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男女各半。他们平常在田间耕种甘蔗或水稻。
团员们大多不认识曲谱,都是跟着七华一的示范试着哼唱,直到最终学会。“一首曲目有时要学上一个月。”七华一说。
“上学时我就发现自己音乐天赋高,所以一直很喜欢唱歌。”七华一毫不吝惜对自己的赞美。
据他介绍,一般傈僳族人在信奉基督教后,都会学习并掌握这种四声部无伴奏合唱,因为这是他们做礼拜时的一个环节。
七华一说,“四声部”就是将歌曲用四个声部编曲,并以本民族语言演唱。这当中要求各声部巧妙配合并浑然一体,并要有很强的穿透力。“傈僳族经历过长时间的迁徙过程,逐渐发展起了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艺术。”
这支合唱团并不甘于在山中自娱自乐,他们曾在2006年远赴北京参加中国国际合唱节,并获特别奖,真正让更多的人听到了这种特别的合唱形式。
据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沈坚介绍,基督教在19世纪后期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云南。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教会入滇呈现了第一次高潮,向云南西北怒江纵谷地带偏居一隅的傈僳族传教,大致也始于这一时期。
云南保山学院音乐系教师张德凯说,100年前,年仅22岁的英国年轻人富能仁首次踏足云南省西部边境的山区,接触鲜为人知的傈僳族,并借助音乐进行传教。他发现傈僳族人喜爱唱民歌,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便把圣经教义编成诗歌,教傈僳族人用四声部合唱教堂赞美诗。而后,他又在傈僳族山区推广了这一做法。
张德凯表示,与基督教赞美诗所采用的无伴奏四声部合唱最为接近的就是傈僳族的多声部民歌。傈僳族人把外来文化同本民族特色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用傈僳族语演唱的基督教赞美诗。
根据自己的声线,傈僳族选择适合自己的声部进行演唱。“通常第一声部比较适合年轻人演唱,第二声部适合妇女演唱,三、四声部则适合中年人演唱。”张德凯说。
据统计,傈僳族目前人口60余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他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地。(完)
下一篇:业余合唱团看五线谱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