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那么这次您的长篇新作《河岸》出版,是否标志着您的创作重心转到长篇上来了?
苏童: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个计划。因为写长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体力活,我觉得中国人一到50多岁体质就有明显的退化,精力难济。我是基于科学的认识,所以觉得40多岁时就应该开始多写几部长篇了。
苏童:因为我们容易有一个错觉,常常认为自己拥有日常生活,就意味着自己拥有某一种现实。但其实,现实是需要被发现的。
羊城晚报:就因为需要去发现,所以您不主张立竿见影地把日常生活体现在作品里?
苏童:慢是很优美的,我最反对社会急速的发展,我喜欢慢节奏。我之所以主张“慢一拍再发言”,是基于一种认识:现在,不仅是作家,而是整个知识分子圈,都觉得拥有审判社会、总结社会的超能力。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知识分子也好,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他对社会生活唯一拥有的优势是有时间梳理,经过详细的思考,慢慢形成文字,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慢的。
下一篇:国内九成合唱团不识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