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胡建霞
小区供热管道的柱子被撞倒,怎样才能快速解决?急需办理营业执照,政府服务如何实现高效便捷?推进阳光审批优化在线服务,需要采取哪些途径?近年来,天津不断挖掘数据中的民情,探索数字化手段的精细化实现,用数字化来打通城市治理到社情民意的堵点、痛点、盲点。日前,记者跟随“2021·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天津,实地探寻城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市域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天津答案。
智慧政务公开透明 行政审批不止是快
微信预约取号,避免排队等候;多媒体智能引导,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制证中心流水线作业,申领证照如取快递般方便快捷……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虽人来人往,却秩序井然。据了解,中心年均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40余万件,办理业务的领域更是涵盖文教卫生、企业设立、税务、人才落户、劳动社保等几十个方面,业务办理虽庞杂,但是这里却没有排队等候的现象。
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制证中心,是智慧政务的一大亮点。为确保批准、制证、出证、盖章全过程公开透明,规避权力寻租,实现信息可追溯,制证中心应运而生。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白冰冰介绍,政务服务中心在受理、审核、批准“三分立”基础上,开启审批流程新模式,从审批业务室中剥离踏勘、专家评审,成立制证中心,统一制证出证。实现受理、审核、踏勘、批准、制证“五分立”,事项、人员、部门“三集中”的“五分立三集中”审批新模式,提高申请人与审批人互不见面的“双盲”制。采用“物联网+云储存” 技术,实现行政审批“车间式流水线”作业模式的闭环管理,从体制机制上规避廉政风险,从源头上阻断腐败滋生的通道,打造阳光政务。
制证中心将各业务室空白证照集中统一分化,放入智能证照柜中,编号管理。杜绝审批人员既掌握照面信息,又掌握空白证照,防止腐败滋生。此外,将各业务室审批印章集中为一枚智能印章,由制证中心统一管理、使用。盖章过程由业务流转与指纹识别双管控,自动识别记录使用人、时间、地点,印章上的360度全景摄像头记录用章场景。“按一次指纹只能盖一次章,谁用了章,什么时候用的,用了多少次,都能做到全程智能化留痕”。白冰冰介绍。
“津治通”一网统管 精准触达百姓生活末梢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和为民服务的“最前沿”,网格内问题解决的快与慢,直接体现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好与坏。“津治通”平台在社区“穿针引线”,用数据“跑腿通路”,逐步探索出“一网支撑、管理‘穿针’、数据‘引线’、基层落地”的社区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之前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需要拿着纸质档的民情日志和居民登记册,现在有了‘津治通’,网格员带个手机,就能到社区入户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社会治理事项效率更高。”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谊城公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靖向记者介绍。
网格员向记者展示“津治通”App平台
线上“吹哨”,线下“报到”。网格员在一次巡查中发现楼门侧面支撑供热管道的柱子被撞倒,通过“津治通”平台上报后,供热部门及时维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自从有了‘津治通’,网格员再也不用为了联系哪个部门或联系不到部门而发愁,并且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事件办理的进度和情况,大大提高了网格员为民服务效率和社区治理效能。”王靖说。
河西区仅仅是天津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依托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工作体系,天津城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蓝图徐徐绘就。目前,“津治通”平台已在全市16个区、272个街道(乡镇)级战区和5607个社区(村)级战区实现全面贯通应用,全市共有专(兼)职网格员2.9万余人,各级指挥长、事件受理处置人员等各类工作人员1.6万余人,办结社会治理事件超过264万起。
“津心办”一网通办 身边事项掌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