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豆李白和苏轼发新专辑啦,快来打榜!
2022-03-16 16:30来源: 福气满满的圈子
原标题:你的爱豆李白和苏轼发新专辑啦,快来打榜!
提到李白,你脑海中首先想到什么?
是游戏中的李白,还是李荣浩歌里的“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呢?
开个玩笑。如今的华语乐坛虽然总被人诟病,但也不乏一些佳作诞生。
一些聪明的音乐人不断尝试为古诗词谱上新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这之中,有两位国民爱豆出现的频率颇高,让我们有请他们出场:
首先登场的是一号爱豆——诗仙李白
选送作品有:
1号作品:《短歌行》(大热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配乐大碟版):
白日何短短
百年苦易满
……
(全诗戳☛: 《短歌行》 )
2号作品:摇滚版《长相思》(大热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配乐大碟版):
长相思 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
3号作品:《把酒问月》(中国新民乐创始人之一马久越作曲;萨顶顶演唱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全诗戳☛: 《把酒问月》 )
接下来是二号爱豆——坡仙苏轼
选送作品有:
1号作品:《但愿人长久》(粱弘志作曲;邓丽君演唱版)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2号作品:《临江仙·夜归临皋》(高旗作曲;李健演唱版)
……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 古诗词中天然的音乐性 ---
为什么说这些为旧词谱新曲的音乐人很是聪明呢?那是因为,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诗词本就具有天然的音乐性。
“汉语言是单音节的、有四声声调的乐音语言。其四声的声调具有音乐旋律的雏形,其大量的双声、叠韵词语具有极强的音乐性。”[1]
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似乎比别人更易捕捉到汉语言的声韵美,他们擅长运用节奏、韵律和声调等因素来赋予作品以音乐性,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作品情感表达的酣畅性和形式美。
回想千年前的某个夜晚,怀才不遇的李白正饮酒高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也许我们无从知晓这首诗曾以怎样的曲调从李白狂放的唇间吐露,
但我们仅仅是诵读它,仅仅是诵读它,那字里行间的饱满情感已不可遏止地向我们涌来。
记得舞剧《李白》中有一段对《将进酒》的诵读表演,
听后有“无需入曲,已成音乐”之感:
对汉字意象的斟酌组合,搭配上诵读时的抑扬顿挫,竟已将诗人心中的忧愤和酣畅抒发得淋漓尽致了。
--- 那么,诗词可以取代音乐吗? ---
让我们继续分析。
诗词所能带给我们的直观美感,主要由两个维度产生:
一是汉字的意象美,二是汉字的声韵美。前文已提及声韵美,下面我们来说说意象美。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2]
意象派领袖、美国诗人庞德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3]
举个例子,当你读到:
杏花 春雨 江南
时的第一感受,一定和读到:
枯藤 老树 昏鸦
时的不一样吧?它们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思是什么,其实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有答案了:
前者给你的印象也许会是——美、平和、希望……
而后者也许会是——衰败、停滞、落寞……
这就是汉语独有的审美体验。
对此,庞德也曾感叹:“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地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4]
然而,虽说好的填词可以给音乐增色,但它注定无法取代音乐所特有的表现力。
因为在音乐表现力的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中,诗歌语言只具备节奏这一个维度的音乐性。
而且,在实际的词曲结合中,歌词本身的节奏、声调、语调会不由自主地被音乐“重建”,成为音乐的“附庸”。[5]
音乐,凭借其旋律、节奏与和声的巧妙融合,往往能迸发出超越言语、直达人心的魔力,令情感的表达臻于化境。
连沈从文也说:表现一抽象美丽印象,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似乎又不如音乐。
所以,问题的答案自然是:诗词不能取代音乐。
--- 试着为诗词搭配音乐吧 ---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和诗人,当你细细品诗、静静听乐时,审美体验已然开始。
如果恰巧,你既喜爱音乐,也喜爱诗词,不妨试着在闲暇之余,为词配曲或者为曲填词,让二者的情感表现力更上一层楼吧!
下一篇:马怡茗:玉川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