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潘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 峰摄
长征 经典画作 油画《走过岷山》 作者 孙立新
雪宝鼎,岷山主峰,海拔5588米!站在垭口远眺,峰顶白雪皑皑,直刺天际。在藏民眼中,这是一座圣山。当年,毛泽东正是看到这番胜景,留下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
这是何等的情怀, 怎么买球欧洲杯,又是何等的艰难。长征苦,最苦在过雪山和草地。雪山茫茫、草地莽莽,红军在一次次跨越中,也用脚板底越过艰险,走出革命道路的天地宽。
“金碑”照松潘,山中飞扬“红飘带”
从成都出发,大巴一路颠簸向北行驶7个多小时,记者来到“红色古城”松潘县。一路高山险峻、层峦叠嶂,抵达松潘时平均海拔已达2800米。下车时,记者便感觉有些头痛和憋闷,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休整后,来到松潘城外17公里处的川主寺镇,那里有一座“金碑”,在岷山山脉的群山之上照耀着红军的长征路。
这座碑,是位于元宝山顶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它不同于其他地区修建的纪念红军长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战斗的建筑,而是一座铭记红军长征胜利的总纪念碑。
松潘,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见证。《长征》诗词中的岷山,也是红军过雪山和草地的象征。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管理处副处长孙格勇告诉记者,松潘背靠岷山,岷山主峰雪宝鼎就在松潘境内,为岷江的发源地,而且当地面对着松潘大草原,位于雪山和草地的交汇处。红军长征的24个月时间里,有16个月在松潘所属的阿坝州。著名的毛尔盖会议就在松潘举行,确立了北上的方针,为长征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松潘建纪念碑,最能体现长征精神,意义也最深远。
1988年,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破土动工,并在两年后对外开放。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时,当地正在进行闭园改造,同时筹备“红军在四川”图片展,将在10月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
记者“破例”走进碑园,纪念馆进门处便是一幅300平方米的巨型油画,上面画有连绵起伏的雪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地。1800平方米的展馆内,主要以图片和文字方式,记录长征的整个过程。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雪山草地, 买球用什么app知乎,是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
环境的艰苦,记者已有感受。从碑园走出,通向纪念碑的是长长的木质楼梯,走上去,海拔不过从3100米上升到3400米,记者便感到气喘难耐。不过,到达峰顶,近距离瞻仰“金碑”,更觉壮观。
“金碑”碑身高26.5米,为三角立柱体造型,上面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方镶嵌一颗红五角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顶,有一个高14.8米的红军战士铜像,他一手举枪,一手握花,双手高举成“V”字形,寓意欢呼长征胜利,而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墨绿色磨石地面象征草地。每年,有上百万游客来此参观,大家也把它誉为“中华第一金碑”。
长征路漫漫,映红岷山千里雪
长征途中的红军渡过大渡河后,被高耸云端的大雪山挡住了去路。孙格勇介绍,长征中翻越的雪山,主要位于松潘周边的川西北一带,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山高谷深,气候变化无常,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我们这里的昼夜温差最大能有25度左右,晚上也就四五度,哪怕是在夏天,雪宝鼎上也会下雪。”孙格勇说,“红军过雪山时,不少是整班的倒下。”
刘金山,时任红二师四团三连支部书记,他的女儿刘苏芳向记者展示了父亲的回忆录,其中这样写道:“从瑞金出发时,我穿了一套打了补丁的军装,还打了几双草鞋。几个月的行军打仗,粮食早吃光了,衣服也穿破了,都变成了布条挂在身上。进入雪山、草地,既看不到一个人,也见不到一粒粮食。过雪山时,我找了一块破羊皮,用绳子捆在身上抵挡雪山的寒流。草鞋早就穿烂了,脚也烂了,小脚指头烂得骨头都露出来了,钻心地痛。我就从衣服上撕下几块布条包裹在脚上,崴着脚,艰难行军。很多干部、战士冻死在雪山,饿死在草地。”
刘苏芳向记者透露,父亲后来一直念叨着一个叫“刘大个子”的老乡。“这个人是班长,身材高大,和父亲一样都姓刘,也是江西人。在雪山上,父亲看到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鼻子和眉毛上都是雪。父亲就喊他‘刘大个子,快走啊。’可是,他已经冻僵牺牲了。”
上一篇:扬帆奋楫担使命凝心聚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