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核对曲谱的王敬义。 通讯员 孙雪娟供图
本报讯(记者 严松 通讯员 孙雪娟)这两天,在姑苏区小桥浜东28号小区,83岁的王敬义老人正式开始“闭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只有一个目的——从几百首宋诗中选出20首,进行谱曲,再教给年轻人唱诗。“从唱唐诗,到为唐诗谱曲,再到为宋诗谱曲,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希望能把诗歌唱给更多的人听,也能让诗歌被更多的人吟唱。”王敬义说。
王敬义生长于书香世家,受环境影响,自幼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母亲教授的“三字经”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退休后,为了能对中国传统诗歌进一步了解,他远赴深圳,专门拜师学唱诗歌。“一开始唱唐诗,没有谱子,只能跟着老师学音,节奏、音律等都只能靠脑子记忆。”王敬义说,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怎样将这些唐诗唱法保留下来,成了自己的心事。
为了能留下这些珍贵的音律,王敬义四处寻找谱曲相关的书籍,并开始摸索着为这些唐诗谱曲。昨天上午,在姑苏区沧浪街道泰南社区,记者见到了王敬义,他拿出自己根据音律谱写出的曲谱。只见曲谱首页做了“唐诗吟唱集”的目录,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大类,包括《春晓》《悯农诗》《枫桥夜泊》等60多首古代诗词名作。王敬义告诉记者,这些曲谱全部是手写,用的是简谱标注,包含了天籁调、雨伞调、酒令调、鹿港调等九种曲调,全是从全国各地的地方曲调中淘过来的。“为方便传唱和记忆,曲调不适合太多,如果每首诗配不同的曲调,可能很多人吟唱起来会有难度。”王敬义解释说,因此,这几年来,王敬义将自己记忆中的音调与不同的曲调相匹配,逐渐摸索出朗朗上口、便于传播的9种曲调。
王敬义唱唐诗不仅是对自身爱好的成全,很长一段时间,他还将唐诗吟唱带到了小学、初中的校园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诗词的另一种魅力,“以吟唱的方式学习诗词,孩子们心理上不排斥,学起来也更轻松、更容易,常常一节课下来,基本上就可以掌握。”王敬义说,看着孩子们对诗词的热爱,自己的心里也十分开心,他还想通过努力,为更多的诗词谱曲,并让这些曲子被更多的人所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