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新泾地区活跃着一支新泾田野江南丝竹队,由清一色的老人组成。他们演奏的乐曲风格清新优雅,曲调悠扬柔美,婉转流畅,旋律陶醉人心。新泾江南丝竹分别入选长宁区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丝竹队的长者姚振平更是为保护新泾江南丝竹曲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21年,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新泾江南丝竹源于民间
江南丝竹,丝为二胡,竹为竹笛。虽然有扬琴、琵琶等乐器辅佐,而主角却是二胡、竹笛。或委婉,或流畅,如清泉汩汩者是二胡;或沉越,或清丽,如云雀行空者是竹笛。江南丝竹的基调是快乐的,飘逸着一股清新淡雅的人间烟火气。尘世的种种纷扰,被消解在江南丝竹演绎的从容不迫之中,于喜悦之中透出一股子淡泊浊世的情调。
在新泾地区,江南丝竹又称“新泾丝竹”、“清音班”、“小清班”,是新泾地区众多民间艺人、爱好者和演奏者传承和发展起来的。新泾丝竹来自民间,植根民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早在1930年,新泾地区薛家厍就成立了震声国乐队社,在地区中颇有影响。他们四处演奏,八方活动,推波助澜,助推新泾地区江南丝竹快速发展,江南丝竹团队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泾地区江南丝竹活动极为盛行,团体众多,自有“风飘乐声处处闻”之兴旺景象。团队一般为喜庆活动贺兴添趣,也参与迎神、庙会等活动。目前,新泾江南丝竹保留了新泾地区江南丝竹音乐风格清新优雅、细腻活泼,曲调悠扬柔美、婉转流畅的民间演奏技法。在2021年上海市江南丝竹比赛中,新泾镇田野江南丝竹队以传统的丝竹技法和韵味,荣获大赛铜奖。
民间艺人编写丝竹曲谱
新泾江南丝竹的带头人姚振平自小痴迷国乐,酷爱拉二胡。小学时,天赋极好的姚振平在众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老师一眼相中,经过老师精心的调教,加之自己的聪明好学,小小年纪就能熟练地拉出一手好二胡,并时常与老师一同参加各种庆典活动。这一兴趣爱好已伴随他70多年,演绎了他精彩的人生。新泾江南丝竹,倾注了姚振平的心血,为保护、传承江南丝竹这一文化遗产作出努力,费尽心血编写了《江南丝竹曲谱集》,收录曲谱150余首,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曲目。据此,新泾田野江南丝竹队民间艺人倾情演奏出的新泾丝竹,余音绕梁,令人叹为观止。
姚振平保存着一批新泾江南丝竹的“彩头”,这是他的心爱之物,放在好几口大木箱里妥善保存。据姚振平介绍,“彩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他倍加珍惜和保护。在每次演出新泾江南丝竹前,乐手先着好盛装,并将“彩头”点缀装饰在每个乐器上,增添浓郁的欢庆气氛。而且每个挂法都是有讲究的,笛子装上“双龙戏珠”,二胡佩戴“彩蝶”,琵琶佩戴“凤凰展翅”,笙用“玲珑宝塔”,大的胡琴挂上“孔雀开屏”,并且在各种乐器挂上各色的小花篮,所有这一切都有着美好、幸福的寓意。庙会、婚庆之时,丝竹队伍走在前头,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姚振平悉心保存下来的这些“彩头”,都是在解放前定制的,纯手工制作,全部是用珍珠串制而成,制作相当精美,虽然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依旧熠熠生辉,鲜艳夺目。
如今,姚振平已是87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让人无限敬佩。老人从未放弃保护、传承的使命,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心保护、传承和发展着新泾江南丝竹。
政府扶持新泾江南丝竹
新泾田野江南丝竹队的队员都是古稀耄耋老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几年前,姚振平的徒弟曾经办过培训班,专门教授青少年学习丝竹,也学得有模有样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中途放弃了,结果还是曲终人散。对此,姚振平是相当的痛惜,不免忧心忡忡。
令人欣慰的是,新泾镇政府十分重视和大力扶持新泾江南丝竹,把新泾江南丝竹列为新泾镇四大非遗项目之一,把传承发展新泾江南丝竹列入镇政府的文化发展规划,为江南丝竹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资助,营造一个传承发展新泾江南丝竹的良好氛围。为了抢救面临失传的江南丝竹“彩头”,镇社区文化中心从嘉定区“彩头”制作老艺人手里购得了6件华丽的作品,有宝塔、雌凤凰、雄凤凰、聚宝盆、花篮、双龙戏珠等各种花样,组织社区文化学校编织班和图画班的学员模仿制作。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不断摸索,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整套作品的制作。目前,他们还准备融入创意,制作更多更好的“彩头”,为新泾江南丝竹锦上添花。
上一篇:求《双门洞》二十四音口琴简谱。
下一篇:陶笛6孔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