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窝呀瑶山窝,楼上居家楼下就业最洒脱。马达之乡工厂多,阿哥阿妹笑呵呵……”春日暖阳中,记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山口铺村,党支部书记王利华乐呵呵地掏出手机,给我们播放江华当地自制的瑶歌MV《我们山窝窝》。
“这几天朋友圈被这首歌刷爆了,它唱出了我们瑶民的新生活!”王利华自豪地说,现在村里有容纳200余人务工的电机扶贫车间,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是高新区,里面有200多家企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江华大力推进产业强县,探索形成“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就业脱贫模式,使8.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昔日瑶山穷“山窝”,如今逆袭变“金窝”。日前,江华县委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月28日上午9时,在江华瑶族自治县顺林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紧张忙碌。
总经理吴敏坦言,当初,广东集团总部设立子公司的首选地,原本选择的是广东揭阳市,而最后落户江华,是被江华县委、县政府的“母亲式”服务所打动。
“那天,一进会议室,里面全是人!还没确定合作,永州市委常委、江华县委书记罗建华就把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都叫来了,并一一介绍,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应该找谁。”吴敏对第一次来江华考察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们之前考察过很多地方,还只有江华这么主动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江华曾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产业发展输在了起跑线。“江华要发展,必须要做强产业。”罗建华对江华的干部说,“要转换思路,将眼光投向距离更近的广东省,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谋求逆袭之路。”
“我们在江华建厂投产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操过心,所有手续和问题都有专人代办解决。”贵德集团董事长喻贵说,贵德集团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短短150天。
产业发展的“江华速度”逐渐在全省声名鹊起。几年时间,江华引进规模工业企业129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97亿元,形成了一批新三板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的“江华现象”,昔日的穷山区崛起成产业新高地。
如今,江华高新区在全省139个省级以上园区综合评价中排第19位,湘南排名第一。3749名脱贫户在这里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4.2万元以上。
大圩镇崇江小区,一家专门生产耳机线岁脱贫户林星妹坐在操作台前认真工作。她负责的工序很简单,只需要把耳机壳穿到线上,再把组装好的耳机线扎起来。一转眼,她已经做了好几条。
“奶奶,您的手脚真灵活。”林星妹自豪地说:“我姓林,肯定灵活啦!”一时间,周围人都被她的话逗笑了。
扶贫车间的对面是湖南广电打造的文化活动中心。寒假期间,林星妹的孙子经常在那里上辅导课、听讲座;下班后,她去接孙子,两人一起回到车间楼上的家里。“很方便,可以安心工作,一天做1000条耳机线元工资。”她说。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内的安置房一层均设计为架空层,配套建设标准厂房,引进了电机、数据线、皮具、制衣等工种多样的扶贫车间,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就业需求。
“脱贫攻坚决不能搭‘花架子’,只有干到实处,确保工作落地,才会做到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龙飞凤说。
该县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乡村开设扶贫车间486间,吸纳和带动了1.3万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脱贫户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的有24972户,占脱贫户总数的88.72%,比全省平均值高9个百分点。遍地开花的扶贫车间成为了江华高质量脱贫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华新增流转土地20万亩,建立农业产业基地183个;建成7个国家3A级景区,20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龄偏大和特殊贫困对象也能在家门口就业。
2019年,江华整县脱贫摘帽,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组认为,江华脱贫质量较高、群众满意度较高,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9%。千里瑶山,传唱起幸福新歌。
· 【学《条例》·部长说】黄兰香:凝聚共识服务大局 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携手奋进结硕果 接续奋斗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