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了109年,我依然为船上这支“不怕死”的乐队而震撼
2021-11-26 17:28来源: 相框框一切
原标题:泰坦尼克号沉没了109年,我依然为船上这支“不怕死”的乐队而震撼
提起泰坦尼克号,你会想起什么?
是109年前那艘撞上冰山而支离破碎的巨轮?是在船头从背后拥抱感受海风的Jack和Rose?还是那句经典的“You Jump I Jump”?抑或是《我心永恒》那首曲子熟悉的旋律?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Jack和Rose深情相拥,让萌芽的爱意在时间的洪流中变成永恒,电影以它独特的镜头语言将无数人的故事凝缩成一个片段,讲述给世人。
事实上,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死亡这一堵无限高无限宽的墙,阻隔了遇难者生的希望,这场意外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而在真实的灾难中,有这样一支乐队,面对死神的威胁,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
演奏至最后一刻
大多人被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男女主角的跨越生死的恋情动容,却很少注意到,在其他人如热锅上蚂蚁,争先恐后逃生时,这些音乐家们仍从容地在甲板上弦歌不辍,至死方休。
这段情节并不是电影编造出来的赚取观众眼泪的,而是真实的场景重现。
当巨轮即将沉没之时,乐队在船长的指示下,在甲板上演奏赞美诗,尽量安抚乘客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从Paul Lincke的Wedding Dance,奥芬巴赫(Offenbach)的歌剧霍夫曼的船歌(The Tales of Hoffmann)到最后一首 《更近我主》(Nearer, My God, to Thee),他们一直演奏到水漫双膝。
眼看着船体倾斜得越来越严重,乐队领队华莱士·哈特利不得不解散乐队,让他们各自逃命,而他自己则选择留在原地,继续演奏《更近我主》。
哈特利的琴后来被拍卖出90万英镑的天价
乐队其他成员听到队长的琴声,也纷纷调转回来,重新加入演奏,这场演出也成了他们人生中最后一场落幕表演。
一位幸存者乘客回忆起那晚称:”那一夜发生了许多勇敢无畏的事情,但没有人比那些随着船只缓缓沉没仍在继续演奏的音乐家更勇敢。他们演奏的音乐就如自己不朽的安魂曲一样,他们有权名垂青史。”
乐队合影
当年的中国民国课本如此描述当时的场景:“时船中电登(灯)照耀,俨如白昼,乐工奏曲,不改常度,久之,乃易欢愉之调而为庄重之歌。歌曰:'上帝乎吾将近汝'。船沉,歌声乃随之俱沉于海底。”
而这群音乐家,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乐队。
白星乐队(部分成员)
乐队中年龄最小的乐手是大提琴手罗杰 ·马利·贝克斯,他年仅20岁,出生于音乐世家,上学时还曾赢得过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音乐能力奖项,原本前途一片光明,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然而他遇难后,遗体始终未能找到。1913年甚至被法国陆军宣称他为“逃兵”,直到2000年,才重新被法国登记为死亡。
比他大一岁的小提琴手约翰·罗·休姆同样年少有为,在登上泰坦尼克号之前已经在至少五艘船只上进行过演出,因其作为音乐家的良好声誉被招纳参加首航。遇难时,他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Mary Costin已经怀有自己的孩子。
他的遗体最终被麦凯-贝内特号发现,并于1912年5月8日埋葬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锦绣公墓,在邓弗里斯公园里的一块纪念碑上写着:
“请记住乐队成员约翰罗休姆及三等舱服务员托马斯穆林,在1912年4月14日白星航运泰塔尼克号于大西洋中央沉没时失去生命的本地人。他们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