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的北斗农民管乐队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奏排练《在希望的田野上》。本报记者 方非摄
“一、二、三,起!”昨天,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排练厅内一次次响起这个口令。
一般而言,指挥的手势便是传递给乐团的指令,然而这支乐团却是例外。每一曲开始,指挥都得发出这样的口令,因为他面对的是35位盲童。
今晚,这些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孩子们,将在北京音乐厅放飞梦想——与国交的演奏家们同台演出。和他们同台演出的,还有另一从田间地头走来的乐团——重庆北斗农民管乐队。
这场公益音乐会的名字很励志,叫做“最好的未来”。
一首曲子学练一年
色彩,对这些盲童来说,只出现在梦中,而他们演奏的乐曲叫《生命的色彩》。
排练厅坐着的是一支庞大的乐团,除了孩子们,还有坐于乐团后方的国交铜木管声部,以及在孩子们当中穿插而坐的三十余位特教中心老师。他们也是管乐团的成员,起到“领奏”的作用。老师们面前有谱架、乐谱,孩子们则没有。
长号、短号、圆号、单簧管……孩子们端坐椅上,听着指挥的口令,照着心中的乐谱吹奏起来。整齐划一的程度,一听便知经过了长期训练。
特教中心办公室主任周远琦说,《生命的色彩》一共有160多个小节,孩子们都是在老师的示范演奏下,一小节一小节硬记下来的。“孩子们的记性非常好, nba投注买球,记得很快。不过,全团排练拿下这支曲子却用了约一年时间。”
排练另一首《康康舞曲》时,后排的打击乐进入得太慢,指挥示意停下来,不过打击乐声部的几位盲童却依旧在“咣咣咣”地敲着,直到指挥拍着巴掌大声喊停。对一支乐队而言,只靠听觉来排练,难度可见一斑。
老师是他们的眼睛
没有人比老师们更清楚乐团的不易。
扬帆管乐团成立于2022年。乐团成立之初,便面临一个问题:专业的音乐老师不懂得如何与盲童沟通,无法让孩子们掌握吹奏的技巧。经过商议,学校决定按师生1:1的比例,为乐团每个声部搭配2至5名老师,让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 体彩能买不让球吗,充当孩子们的眼睛。
不知道吹号的嘴形?摸摸老师是怎么做的;
找不到哪个音该按哪个键?老师手把手教;
看不见乐谱?老师一句一句唱给你听;
……
其实,参与乐团工作的34名教师中,只有4人毕业于音乐专业,其他的成员最初连简谱都不认识,更别提五线谱上的“小蝌蚪”了。乐团里一位体育老师,为了记住旋律,常常用阿拉伯数字“念”乐谱,把“哆来咪”变成了“一二三”。
这些“赶鸭子上架”的老师也曾想过放弃,但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今年1月,国交受聘成为重庆市南岸区首支特邀志愿者服务专业团队,艺术家们先后两次来到孩子们所在的特教中心,为他们办起了“梦想”课堂,还手把手地为他们教授演奏技法,并且促成了这次进京演出的好机会。
庄稼人也能吹“洋号”
孩子们排练的时候,一群来自田间地头的叔叔阿姨也在现场观看,他们是重庆南岸区迎龙镇北斗村农民管乐队。
这支乐队目前有17人,大多数是“干家务活的妇女”。63岁的队长杨孝荣操着一口浓厚的重庆普通话:“能登上这么大的舞台,真的是很激动,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把节目演好。”
原来,国交于2022年在北斗村建起了“国家艺术院团基层文化联系点”,此后连续多年到那里进行慰问演出,并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在艺术家的帮助下,农民们获得了国交捐赠的一批乐器,拉起自个儿的管乐队。
农民们自己也没想到,握了一辈子锄头的手,竟然还能玩“高档乐器”。要知道,他们以前不仅不识谱,甚至连乐器都分不清,大号、小号、圆号,统统称为“洋号”。
练嘴形、学指法、练用气、和节拍……经过三年多的练习,如今他们已经能演奏十几首歌曲了,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今晚,乐队就要登台演出了,演出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他们新近练习的作品。为了演好这支曲子,大家伙儿没日没夜地练了好几天。杨孝荣说:“作为农民,能走进北京音乐厅,再苦再累都值!”记者 李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