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在诗歌的绵延中,始终激荡着吟诵的浪花,也涵养着传统文化的命脉。
时移世易,白话变革了文言,吟诵也潜藏于诗歌的深流之下。
时至今日,有一群人依旧打捞着古典诗歌之海,让儿童重新浸润于低吟浅唱。
今天,让我们随着程娟娟老师的娓娓道来,了解吟诵,了解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生长的课堂。
访谈时刻
Q1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践行儿童阅读实践,与亲近母语有哪些结缘故事?
程娟娟:
我是从2022年9月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在班级正式做诗词吟诵教学的。
说到与吟诵结缘,那是2022年7月4日,“儿童阅读论坛走进铜陵”开幕前一天,我们接到了看云,在宾馆里,看云问我:“你为什么不做吟诵?”7月10日,“点灯人飞翔计划”在南京举办,我被安排和孔晓艳老师同住七日,每晚听晓艳老师说她班的吟诵故事,让我对吟诵教学产生了向往。
Q2
您在2022年荣获《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至今仍然深耕于儿童阅读推广。您曾说,“传统文化的学习路径有快有慢,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途中,我选择的是慢的那一条。”如何理解“慢的那一条”?
程娟娟:
这个“快”和“慢”是相对的。实际上,家长和老师还是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我们经常看到,从幼儿园起,孩子就被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和唐诗宋词。到了小学,学生还在没有理解诗的意思的情况下,被要求大量背诵。这样追求背诵古诗词数量的我认为是一条“快”的路。
我在教学时,尤其是在学生低、中段时,我们基本是一周学一首,从这首诗的声韵讲起,讲诗的大意,讲诗背后的故事。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吟唱,在吟诵声里感受中国文化的音韵美,意蕴美,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审美力。在吟唱声里,让生命与诗歌相连接。
到了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力和鉴赏力,我们一周学习两首或者三首,循序渐进,缓坡而上。最重要的是“坚持”。这就是我说的“我选择的是慢的那一条。”
Q3
您长期进行专业的吟诵教学,但是对一些老师、学生而言,“吟诵”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吟诵这种儿童阅读方式。
程娟娟:
吟诵是古代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中华传统读法,古代教育最基本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自古以来,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中华吟诵历史悠久,早在东汉以后便有歌有吟有诵有咏。它是音乐、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由于近代以来随着私塾的消失和新式学校的开始,吟诵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一百年前,在西方读法的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朗读”、“阅读”。
为避免混淆,学术界探讨另用新词代替“读”,叶圣陶、赵元任首先用“吟诵”统称汉诗文的传统读法。2022年,召开第一届“中华吟诵周”,学术研讨会提交报告,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文确定名称为“中华吟诵”,简称“吟诵”。
Q4
您有着丰富的吟诵实践经验,带领孩子使用《我爱吟诵》,实践吟诵课程。可以请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堂吟诵课,分享您的吟诵教学方法吗?
程娟娟:
《采薇》一课。今年6月底在学校教研活动上上了一节汇报课。因为在班级实施吟诵教学已是六年了,吟诵公开课也不止一次了。但这次意义不同寻常。是汇报,也是纪念。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我试图再在一节课里探索。也鼓励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诗意。
2.通过吟诵,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总结古诗词吟诵学习方法,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吟诵,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预习“古诗词诵读”单元。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