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一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而在1954年,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我国11万“筑路大军”在没有一张完整地图、没有任何地质水文资料的难题下,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这两条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英雄路也见证和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1954年12月25日,从雅安发出的这一电话信号,在15分钟内,通过成都、西安和太原等地一站站接力,只为传递一个消息——通车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毛泽东主席作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
1950年4月13日,康藏公路,即后来的川藏公路破土动工。此后4年多时间,在雅安至拉萨之间的深山峡谷间,11万军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做工具,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越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一道道天险,横跨了数不清的沼泽区、碎石塌方区、冰川和原始森林。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竹卡村党支部书记 洛松曲扎:我爸爸说十八军过来,把桥修起来,那时候修桥落后得很,用骡子、马驮过来的。
原第十八军第五十三师战士 张玉才:怒江,不打炮眼就过不去,慢慢指挥着过去,全部砍木料搭的桥,石头都是靠人捡起来抱着,大的有200多斤重,送去打炮眼。
在西藏八宿县,一座老桥墩矗立在滚滚怒江之上,当年十八军的一名战士在修桥时不慎掉入了浇筑的桥墩中,成为永恒的纪念碑。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村民 伟色:这个公路说起来都是用血、用生命修过来的。十八军为什么有这个精神,就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不怕困难。
1953年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为解决数万军民的缺粮困境,西藏运输总队组织3000多名驼工,牵着28000峰骆驼向拉萨运粮,恶劣的条件下,不断有队员在途中牺牲,到达时骆驼和粮食也损失大半。
要支援西藏建设西藏,必须先通公路。1954年5月11日,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多人,吹响了修筑青藏公路的号角。
青海省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讲解员 卢海霞:慕生忠将军在修建青藏公路的同时,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所以在自己的铁锹上刻了慕生忠之墓这5个大字。他当时在刻这个字的时候就说,路修到哪里,如果我牺牲了,就把我埋在哪里,它就是我的墓碑。
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在1954年之前,它只是当地牧民口中的一个大致区域,是柴达木盆地南缘一片荒芜的大漠戈壁,没有人知道究竟哪里是格尔木。而当慕生忠将军在格尔木河畔插上铁锹、扎下六顶帐篷那一刻起,这里就成了青藏公路的起点。
青海省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讲解员 卢海霞:(青藏线上)基本上有18个地名都是将军起的,五道梁、风火山、开心岭。开心岭,他当时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修到了一段坡路,特别的平坦,物资补给也随之上来了,所以当时将军非常开心,那地方就叫开心岭。
缺氧、沼泽、风暴、冻土、严寒,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摆在这群筑路先锋的面前,在物资匮乏、工具简陋和人手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住帐篷喝冰水、啃干馍抡大锤,仅用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就铲平了这段“世界屋脊”。
慕生忠(生前录音):工作在空气稀薄的公路边,劳动在冰雪交加的雪线,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为了祖国的建设,把公路通到拉萨,这不是生活奇迹,而是新中国的人民没有不可以克服的困难,不能说高原生活多艰苦,应当说锻炼意志好时机。哪里有生命的地方,哪里就可以生存、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