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是细心活,其书写与刻凿都要练就扎实的手法与刀法功底。
瑞安的谱师们默默耕耘着二尺木活字字盘,将古老的中华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
古朴典雅的宗谱充满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和中国传统谱牒文化的精髓。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耕在民间,又在年青人的挚守中传承下来。
为了保护木活字印刷这项非遗,他花了18年的时间,跑遍浙南闽北60多个地方,行程达10000多公里,拍了10000张照片与考证研究的文字资料,记录瑞安市木活字薪火传承的历程,见证了瑞安市“中国活字印刷术”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名录后的全过程。
这个人就是瑞安市的吴小淮,他不是非遗传承人,是个摄影家,是非遗保护的“局外人”。但他在木活字印刷的保护与申遗的历程中,又是一个“局内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像一位木活字印刷传承与发扬的摆渡人。在他的助力下,2021年6月,以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为申报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11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局外人”与“局内人”的双重身份 拍10000张照片 写近60000字的专著
2002年,一次机缘巧合,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吴小淮接触到了木活字印刷技艺,并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了有关木活字印刷的各种美。他在浙南、浙东、闽北一带乡村及山区跟踪拍摄木活字谱师修谱十余年,到达60余个修谱现场,拍摄采访近百位修谱师傅。经过多年积累,吴小淮拍摄了10000多张有关木活字印刷技术的照片和大量视频资料,基本掌握了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传承范围、传承现状和传承人谱系等相关情况。最终形成了珍贵的“梨墨春秋”瑞安木活字印刷影像志。
兼具“局外人”与“局内人”双重身份,当吴小淮作为“局内人”时,对当地民俗和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一开始,他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去调查和研究木活字印刷技术,包括关注族谱修制的流程、民俗等。他与谱师及修谱家族之间的沟通没有任何障碍;当他作为“局外人”时,吴小淮本身并不是“谱师”,不是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从业者,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与各位谱师建立起平等的交往。他先后七次到青田县温溪镇沙埠村郭氏宗祠,青田县小舟山石岩头村陈氏宗祠及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李氏宗祠,并跟踪采访、拍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超辉带班修谱的过程。
经历了木活字印刷的多年拍摄,吴小淮成为一位系统研究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民间学者。在完成摄影作品《木活字印宗谱》之后,吴小淮还写出了一部近60000字的专著《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这部专著将文字和影像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木活字遗产的全貌。
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藏”着当地最浓的乡愁
2002年,吴小淮还受托负责策划瑞安东源村“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由他负责收购瑞安木活字最主要传承家族——东源村王氏家族后人200多年的老宅院,并找当地土木工匠进行修葺。“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我倍感骄傲和自豪,也觉得很有把握能干好。因为,我读大专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时,在瑞安机械厂专业生产‘立飞’印刷机积累了印刷方面的专业知识。”回忆起当年建展示馆的情景,吴小淮至今都有着喜悦之感。
许多人参观了这个展示馆,看着专业谱师现场演示,刻字、排版、上墨、印刷等各个操作流程,对木活字印刷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木活字印刷在瑞安扎根,源于一个名叫王法懋的手艺人来到瑞安东源村,把木刻活字应用于谱牒印刷,他的子孙后代就将“梓辑”作为谋生之技,一代代传承下来;木活字印刷工艺流程十分考究。除了前期的谱牒开丁、稽核、厘清辈分等准备工作外,其工序涵盖了字模制作、捡字、排版、印刷、后期制作及上线装订等……
老手艺人守望非遗 期待非遗+创新赋能
上一篇:竹笛曲谱f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