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葫芦丝、巴乌简介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流行于滇西 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区,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较为流行。葫 芦丝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人传说, 如傣族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卜 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 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 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 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 放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都伴随着傣族人动人的歌声。 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 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
葫芦丝的构造较特殊,所用材料均取自天然,纯手工完成制作过程。它由葫 芦、主管、簧片、附管组成,主管开有七个音孔,音域为3 5 6 7 1 2 3 5 6; 附管持续发一个音。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 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 以称它为葫芦丝。
巴乌是在云南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的中音簧管乐器,用嘴包 着吹口横吹。它和葫芦丝有着共同的渊源,其发音原理相同,音域相同,演奏方 法也一样,音色也很相似,只是巴乌的音色较厚实,所以有“会吹葫芦丝就会吹巴 乌"的说法,因此称它们为姊妹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