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施特劳斯写过一本《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后来人常挪用此意,形容现代主义在中国文学中也是两度或三度来潮。
对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到底来了几次,我不能确定;但在近代史上,少年中国确实两度热潮,引人瞩目。
一、淡江一夜:“美丽岛”在“少年中国”之中
这一次,在淡江。
李双泽,1949年生于菲律宾,父亲为菲律宾华侨,他随母亲来台湾。1968年进入淡江大学,成了我同学校友。
1976年冬天,学校组织民谣演唱会,一众男女,齐唱西洋歌,热情高涨。李双泽却很窝火,拎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场。没唱歌,而是质问:“在菲律宾,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西班牙也是、在美国也是、在台湾也是,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歌? ”我在场。这神话传说中的一夜,据说还坐着一帮日后台湾文艺圈的大佬,张艾嘉、胡茵梦、赖声川等,但我没看到,只看到全场骚动。主持人陶晓清讥讽李双泽:“我们有什么歌?”双泽说:“没有,那就唱国父纪念歌吧!”。
出来后,我碰到了校报《淡江时报》的李利国:“明天做这个专辑,要火!”结果, 如何买竞彩胜平负和让球胜平负,整出来了一个台湾民歌运动。
双泽成了话题中心人物。而中心人物通常容易殒落,以便旁人取得他的遗产。不一年,他果然在淡水海边因救人而溺亡了。
他留下的创作歌曲,有《美丽岛》也有《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本是对一位国军老兵回忆的阐发, 买球比分单是什么意思,后曾被杨祖珺、胡德夫和大陆的黑豹乐队演唱,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对我说
古老的中国没有哀歌 哀歌是给没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国也不要哀歌 哀歌是给不回家的人
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哀歌 你对我说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 她的学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国也没有老师 她的老师是大地的人民
这就是“民歌运动”之外另一场“民族认同运动”。《少年中国》勾起了乡愁,隔着迢遥的山河,却总想去看望祖国土地的统派;乡愁只给不回家的人、哀歌是给不回家的人,努力想在《美丽岛》当家作主的独派,分途而进,几十年意识形态缠斗,于焉展开,终于把美丽岛变成了废墟。民谣,再度成了哀歌。
二、北京十年:少年中国学会
《少年中国》歌词,意念中的、意象性的少年中国,其实比当年更为深沈。
当年的的少年中国学会,乃是1919年7月由王光祈、李大钊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
当时他们想“联合同辈,杀出一条道路,把这个古老腐朽、被压迫被剥削的国家,改变成为一个青春年少、独立富强的国家。”学会宗旨: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俗。
一时之间,风起云涌,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蔡和森、李达、张闻天、赵世炎、沈泽民﹔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方东美;成为国家主义青年党骨干的曾琦、左舜生、李璜、魏时珍、余家菊等也都加入这个组织。
然而,少年聚义,众志难齐,且凡说到救国,都是要起大争议的。后来内部很快分化为左、中、右各派,然后分道扬镳。学会,十年就解散了。
毛泽东倒是对此深表惋惜。于重庆谈判,宴请各界民主人士时,独独三次邀请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巴黎分会的书记周太玄,席间并询问能否恢复少年中国学会。周回答说不能了,只得做罢。而毛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即是王光祈介绍的。
虽然其兴也暴、其亡也忽,但青年初心,仍堪忆念。
毛没有乡愁,他很快返乡去从事农民运动,他的老师是大地的人民了。
五四运动,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王光祈,卻正好相反,带着乡愁,去了德国,另走一条音乐救国之路:
成为第一位在西方获得博士的中国音乐学家。高歌“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粲然涌现于吾人之前。”
这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如今,毛之事功,国人知之已详;而王光祈的志业,即使是李双泽恐怕也还未深知。
三、我是谁?莫若我还做我
上一篇: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