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个人的记忆,是一种坚如磐石的感情,深深根植于我们的骨血,它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散,任你走到哪里,那一抹淡淡的愁绪,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在你伫立街头时,在你没有防备的瞬间,毫无征兆地就出现了。它淡淡的,若有若无,却久久盘旋在你心头……
城市建筑拔地而起,隆隆的拆迁,远去的乡(渔)村记忆,消失的村落小道,乡愁在民俗与风情中,在美食与街角的人群中涌动……
2022年4月,《作文新天地》编辑部向浙江省龙港市的老师们发起“记忆与乡愁”主题征文。现刊发部分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01
东源,有木活字
陈启钧浙江省龙港市第二中学
听说,东源村有木活字,很古老。木活字,是文明的一个符号,我想去看看。
柔软的风扑面而来,暖暖的,时而带来布谷鸟的叫声,初夏了!哦,春已归去。
我独自驱车来到了瑞安市西部一个叫东源的小山村。这里格外宁静,没有机器的轰隆声,也没有大车过后扬起的漫天沙尘。风,清新,也温柔。
在村头,我下了车,“东源中国”映入眼帘,旁边一竖小字“中国木活字文化村”作了注解,一个巨大的活字模型矗立在一侧——村标简单而深邃。
眼前是民房,青檐黛瓦白墙,井然有序地点缀在稻田之间。没什么游人,来来往往的,大抵是本地人。他们慢慢地走着,从容地做着自己的事,却将平静洒在路旁,洒在院子里。
碧溪绕行,小桥流水,竹林婆娑。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匝匝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活字模大小的光斑,时光仿佛一刹那间倒流了几百年。我在村中大道上漫步,眼睛随意左右,或因活字生香,一时竟也神清气爽起来。
这时,我看见一个院子里,一位老人戴着眼镜,神情专注地在一块模板上刻字,阳光洒在他身上,看似一幅图画。
我轻叩院门,出来一个小女孩,该是老人的孙女吧。小女孩引我来到老人身边,我不忍打断老人刻字,顾自打量起屋里的古珍。几块木板上摆着一个个古色古香的老宋体字模,一沓沓宣纸上飘着汉字淡淡的墨香。我不禁怦然心动,这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啊!
我忍不住问道:“这就是传闻中的木活字?”
老人终于停下手中的活儿,徐徐地说:“木活字印刷术,王祯创制,记在《王祯农书》中,我们一直严守古法。”
想起来了,王祯,元人啊!元虽不长,却有三部出色的农学著作留世,先有《农桑辑要》,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而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
我不禁感慨起来,眼前这小小的木活字,说起历史,要提元代王祯,八百余年呀!刚才老人说到王祯,神采飞扬,一问,原来老人也姓王,怪不得他将“我们一直严守古法”说得那般自豪。
屋内有一张长方形的大木桌,上面放着几碗水,还有墨汁、刷子、木尺等工具。一些早已排好版的字盘,上面密密麻麻地卧着一个个字模,这些字模经过墨汁的日夜浸润,竟像墨了,这就是可以灵活编排的木活字印刷母版。
我不失时机地搬张小凳坐在老人身边,窗外阳光斜照进来,空气中有墨汁的芳香,温暖,惬意。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小女孩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这是排版时的拣字口诀,158个字,祖传的。”老人悠悠地说。
我认真听着,这拣字口诀,平仄有韵,很像一首诗。
老人将刚才刻好的字模递给我,说:“棠梨木刻的。刻木活字要选上好棠梨木,风吹日晒就干了,用老宋体制成一个个字模。”
忽然,老人的手机响了,有人联系老人修族谱。哦,原来老人是谱师!
记得前年,我老家要修族谱,请的也是东源的谱师。我回家乡交修谱“丁钱”的时候,在本村祠堂里,正好遇到族长请来的谱师。谱师挑着整担的木活字,几位修谱首事将他迎进祠堂最好的一个厢房里,谱师将修谱的全套伙计一一摆出,我只觉得特别神圣。
接下来大概一年半的时间,族长、首事们陪着谱师去各处采访,摸清宗族的支流、族人的迁徙,一家家上门问清成员姓名,了解嫁娶情况,记下族中要旌表的故事,一个个年代写下来,很像人口普查,又像做史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