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耕耘在旋律的春天
2005年06月17日 07:44 解放军报
在首都北京,众多热爱音乐艺术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们,都熟知姜杰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姜杰钢琴城”和“姜杰文化艺术中心”,每年,都有近万名学生在他这里学习各种乐器演奏。姜杰以一位转业军人特有的胆识和执着,在20年的时间内,以神奇的速度把一所普通的音乐学校发展成为集教学、销售、演出、广告、国际贸易、音乐杂志出版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团。
姜杰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音乐教师的家庭,幼时从学习钢琴开始到学习手风琴,渐渐走上了音乐之路。1971年,16岁的姜杰穿上绿军装,当上了一名小文艺兵,在大连警备区文工团演奏手风琴,1974年调入首都北京,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奏员,长年在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演奏乐曲,每年都深入部队为基层官兵演出。
1984年,姜杰转业到北京市文化局从事群众音乐工作。那时,正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经过长期压抑后需求最为强烈的时期,姜杰怀着音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萌生了创办一所音乐学校的想法。经过认真筹备,1985年5月20日,他创办的北京最早的一个民营文化企业“手风琴学校”诞生了。姜杰像拓荒牛一样忘我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事业的成功。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使姜杰感到飘飘然,他没有忘记创业的艰辛,常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鞭策自己。他一直保持着军人所特有的朴实,保持着艺术家的儒雅谦和。他没有不良嗜好,烟酒不沾,在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学校、琴城和员工。他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自己的工作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为700多名大学生、青年教师和几十位下岗职工以及几千名钢琴厂工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姜杰钢琴城的日常工作中,他要求员工一张打印纸都要正反面充分利用,大头针、曲别针也要循环使用。这些,对一个大企业来说似乎过于吝啬,但当他听说中央音乐学院修建语音教室缺资金时,马上投了二十万元为他们解决困难。在云南旅游时,看到纳西族小姑娘用拾粪换的钱交学费,便每年给她寄去学费。1998年姜杰去贵州考察讲课,当地接待人员安排他在讲课之余游览名胜,他选择了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娄山关。在娄山关,他被革命老区的贫困状况所深深触动,当即决定为清镇县的师生赠送手风琴,办起了手风琴希望班。几年过去,爱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手风琴希望班的孩子们在南方九省市手风琴比赛中获得了合奏金奖。
姜杰在音乐教育上颇有建树。他是我国第一所手风琴学校的校长,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考级专家主任,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系主任;他所著的《姜杰手风琴录音、录像、文字、乐谱系列教程》、《手风琴演奏教学法》被众多师生长年采用;他的音乐学校曾因对音乐教育的突出贡献,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以他为主要创办人连续举办了十届的中国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和两次千人手风琴大合奏演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来源:解放军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