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王渊渊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习近平强调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陪伴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走过六年的艺术学院手风琴教授,郑静雅老师身上找到答案。
l 六年坚守 共促闽宁协作 —— 为国家培养人才
1999年,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团队。2022年2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以《山海之间,闽宁之情》为题,长达8分钟专题报道了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2年爱心接力支教的现实版“山海情”,并在短评中给予了“很硬核”的高度评价。9月1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作为脱贫攻坚典型代表亮相 CCTV《开学第一课》,讲述扎根西海固的爱心故事,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也与厦大、宁夏两地同时连线,三地共同演唱《歌声与微笑》。
2022年2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
2022年9月1日CCTV《开学第一课》
2022年10月,厦门大学校领导提出可以让支教团团员学习演奏手风琴,校团委负责老师邀请郑静雅老师作为手风琴指导老师,并发了聘书,郑老师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因为她也在寻找契机和平台开拓普及手风琴教育。让更多的人来学手风琴,了解音乐, 彩票买球怎么买的不懂,学习音乐,喜欢音乐。二者观念不谋而合,一答应便是六年的时光。
郑老师与研支团的成员们
l 扎根西海固 一起向未来 —— 培养有理想的青年
“山海守望,路远情长,临行之日,许下承诺,既生于华夏,必不负华夏,长于厦大,必不负厦大,在今后支教工作中,研支团全体成员定会尽职尽责、奋勇争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这是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的承诺,也是研支团多年来的信念。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每一次搏击风浪的天空下,都激荡着青春的旋律;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研支团作为厦大优秀的青年团体扎根西海固,不仅将优秀的教育代代相传,改善宁夏教育不平衡的现状,为当地的孩子带去希望,激励下一代青年茁壮成长;更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不仅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更要真切感受国家的现状,将理论知识投入到社会建设中。
通过支教这样极具教育意义的实践形式,推动青年一代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确立自己的未来理想与目标。郑静雅老师便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执教研支团,陪伴研支团不断成长。电视剧《山海情》中有这样一幕,白老师拉着手风琴,带领孩子们学习《春天在哪里》并组织孩子们参加合唱比赛。郑老师便是原型,在郑静雅教授的悉心教导下, 世界杯买球比分不对 输赢对了,支教队员们认真练习手风琴,用一年的学习时间,完成了从不识谱到一首首曲目的蜕变。注重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提升文化艺术能力,培育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郑老师在进行教学
l 勤勉教学 构建音乐桥梁 —— 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宁夏地区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用音乐搭建起桥梁,实现教育扶贫,乡村振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突破口便是如何用研支团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他们将音乐带到宁夏地区。为此,每年郑静雅老师都将花9个月的时间对研支团进行手风琴的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