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与小提琴家对谈——琴童,全家音乐教育的起点
2022-04-09 10:01来源: 今夕何夕是何年
原标题:复旦教授与小提琴家对谈——琴童,全家音乐教育的起点
↑ 点击上方“小提琴之家”关注我们
当下中国有3000多万儿童在学钢琴,每个孩子和音乐的接触故事都不一样,有的是被打出来的,有的是真喜欢,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有家长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孩子不好好学,他最后气得要命,就把钢琴给砸了。在学音乐这件事上,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采取何种态度?
近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等主办的讲座《我的旅程:音乐与大自然》上,国际青年小提琴家朱丹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对谈,分享他的音乐旅程与人生体悟。
张力奋:我曾做过一个音乐类讲座,当时我问在座者:中国最广为流行的乐器是什么,二胡、古琴、古筝、笛子……全错。我感觉当下中国最流行的乐器是钢琴和小提琴。中国现在有3000多万儿童在学钢琴,每个孩子和音乐的接触故事都不一样,有的是被打出来的,有的是喜欢。你出身音乐家庭,是不是来自音乐的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喜欢音乐?
朱丹:我的父母并非职业音乐家,而是业余的音乐爱好者,父母喜欢音乐、在家里听音乐,这创造了我儿时的音乐氛围。他们在家里播放很多古典音乐。比如《天鹅湖》, 吉村真晴限量乒乓球底板网上买,这是我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作品,我记得 父亲经常在家里放这类古典唱片。 父亲也是从我听天鹅湖这段来发觉我对音乐的感觉,我会跟着它的节奏一起跳。之后,父亲给我介绍了第一个乐器,小提琴。
张力奋:我听说过有家长辛辛苦苦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孩子不好好学,他最后气得要命就把钢琴给砸了。我相信父母特别希望把一个美好的东西教给孩子,但是音乐这个东西真的是需要去感受的。
朱丹:音乐教育是对整个家庭的教育,这个过程不光是要让孩子打开“音乐细胞”,家长有责任跟孩子一起参与,这是很重要的。尤其在非音乐家庭,我觉得我很幸运的就是父母很紧密地参与我的音乐学习历程,陪我上课、参与到每次作品的选择、听音乐会,并学习我演奏的作品。这过程等于是整个家庭的学习,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乐趣,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孤单的学习者。
现在的家长很忙, 世界杯买球几倍赔付,但不要认为把孩子扔到琴房或学校就完事了,还是要在家里花些时间跟孩子一起听听音乐,这何尝不是一个家庭和谐共处的美好契机。
张力奋:父亲有没有给过你压力,比如说让你非得成为一个音乐家?
朱丹:相对于我的同龄人,父亲给我的压力算是小的,但我知道父亲一直坚信我应该学习音乐,我走到今天这步,很大部分源于他的坚持。即使在我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少挫折,但他一直没放弃,他始终认为我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才能,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他对我每天的训练很坚持,拉琴光有才是不够的,其实学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必须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作为演奏专业,我们要上台,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这个状态是平常积累出来的。就好像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背后是落实到每一天的系统训练和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当然还有如何用脑、思维训练也很重要。我总跟家长说,孩子的才能是要通过训练才能挖掘出的,当你挖掘出新的才能时,你会觉得内心很满足,这时你更想去通过下一个难关,更想去练习,这就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张力奋:中国曾出现过一批音乐神童,伴随诞生一些耳熟能详的曲子,其中相当一批在他们成年后销声匿迹。我想问朱丹,你还能记得当时哪个曲子或哪一年的作品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没有什么曲子你每天都想拉。
朱丹:我很幸运的是,从开始学习音乐起,父亲就一直在把关,选择专业、挑选专业老师。老师对我的要求很高,每周我都要练习新曲目,为此我经常背着曲目去上学,这对小孩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我也一度认为背曲子没必要。但当我十几岁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我就发现自己的轮换新曲目上的适应能力很快,这是小时候的积累。
我建议即使不学音乐的人,也要多多听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乐器,这能让你的想象力更为丰富。我记得,当我在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时,我能联想到很多其他方面。无论是莎士比亚或其他作家,你如果只读一部作品,根本不了解他的生活。又比如莫扎特,他最辉煌、最经典的音乐大量见于协奏曲和钢琴作品,小提琴作品也很优秀,其中大量引用了歌剧的东西。所以海量涉猎会丰富你的想象力,对理解作者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