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草原处处见证乡村振兴的“北京力量”
2022-07-12 11:30来源: 京津冀消息通
原标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草原处处见证乡村振兴的“北京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援蒙挂职团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郑宇(前排左三)深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京蒙协作产业园区调研对接项目。 徐志明摄
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援蒙挂职团队呼伦贝尔分领队徐建生(右二)在鄂伦春旗调研食用菌种植项目。徐志明摄
盛夏时节,从北京去往呼伦贝尔的飞机上俯瞰,大地就如同一幅波澜起伏的立体画卷,一路向北,绿色开始越来越浓,最终来到了一片翠绿的“海洋”。
走进鄂伦春自治旗(以下简称“鄂旗”)京蒙协作乡村振兴产业园区,还未到呼伦贝尔福禧粮油有限公司的豆油加工车间,阵阵油香扑面而来。厂长刘福山指着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厂子年加工有机和非转基因大豆3万吨,产出有机和非转基因豆油3000吨,有机和非转基因豆饼2.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工厂能有今天,可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刘福山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挂职团队(以下简称“呼伦贝尔分队”)的队员们。从参与脱贫攻坚会战到转战乡村振兴战场,从资金扶持到人才输入,他们带着首都人民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厚情谊,用奉献精神凝聚成攻坚克难的“北京力量”,在草原上谱写了一曲协同发展的时代赞歌。
引进首都资源草原绽放产业之花
“只要你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你就会再也忘不了‘她’,没有再比‘她’更美的草原了。”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词作者克明的眼中,生态优美风光旖旎的这片草原犹如一位美丽的母亲,萦牵着每一颗游子的心。
茫茫林海、辽阔草原,河湖连片、景色醉人,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留给游客们的美好形象。但在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时代,好生态缺乏产业支持,就成了一张难以变现的远期存单。这种情况,对于地处林海深处的鄂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尤为明显。呼伦贝尔分队从一开始就谋定要在产业上发力,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一番产业兴旺的新景象已然呈现。
在鄂旗贝农食用菌加工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各种食用菌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这是烘干车间,这是冷冻生产线,这是蘑菇酱加工线……”公司总经理刘亚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他们公司是借助京蒙协作资金建起来的,目前已经成功带动大批周边地区蘑菇种植户发家致富。
“呼伦贝尔地区冷冻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是天然有机食品的理想生产地。”鄂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李卓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里生产的大豆油、蘑菇等农产品是出口市场上的抢手货。
“我们这两年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呼伦贝尔市的绿色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当成‘梧桐树’,将北京的市场优势、科技优势、资金优势当成‘金凤凰’,吸引北京资源落地呼伦贝尔,推动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呼伦贝尔分队领队徐建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呼伦贝尔分队将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协调首都资源,推进当地产业向纵深发展。
“近一年来,北京投入鄂旗、莫旗的资金及物品合计达2.2亿元,实施项目83个,其中产业类项目16个,落实资金1.34亿元。”说话间,来到了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徐建生指着连片的芍药花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北京的资源在这里扎下产业之根、开出产业之花。”
卖出好产品靠品质进入北京大消费市场
“呼伦贝尔地区生态优势明显,是天然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而北京作为超级大都市,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在徐建生看来,为呼伦贝尔好产品和北京消费大市场建立通路,不仅将助力呼伦贝尔地区的乡村振兴,对优化北京供应保障体系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上一篇:话剧《费加罗的婚礼》亮相古城
下一篇:近距离目睹黑天鹅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