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马思聪作曲版)小提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马思聪,歌曲名称为牧歌,歌谱类型为小提琴谱。马思聪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作为一位作曲家,马思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内,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饮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管弦乐《山林之歌》作于1954年.它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音乐中的精品。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湎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
他曾说过“一个作 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说:“他(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作品一向比较简明,音调清丽流畅,结构简洁,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
《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都创作于1937年,它们也都是采用民歌的曲调素材写成的。 我们中国民族众多,是个民歌大国。无论汉、满、蒙、回、藏,和其他民族,都有着数量多和音乐素材丰富的民歌。写作这两首乐曲,就是用内蒙古民歌的素材。《思乡曲》原先是马思聪写的大型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绥远组曲》又称《内蒙组曲》,这是因为“绥远”是旧地名,后来它被划入内蒙古的缘故。但音乐版物上又把此曲称作《绥远组曲》,所以我也跟从此说。马思聪有多量作品采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我想这不但是内蒙古民歌大多具有豪放、朴实、深沉兼具的特征,同时还和它们的曲调舒缓可歌,又能适应各种心情的可塑性有关。《绥远组曲》中的三个乐章分别叫做《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由于马思聪的管弦乐作品非常小提琴化,它们都可以用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这样的形式来演奏。这三个乐章中,尤其以第二乐章最为优美感人。当年前苏联的交响乐队在介绍中国的作品时,就专门演奏它。所以,把它称为“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管弦乐和小提琴曲(另外我国的第一支走上国际舞台的钢琴曲,那就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了)。由于用小提琴来独奏的《思乡曲》特别受欢迎,所以时至今日,这个曲子(还包括后边那个《塞外舞曲》)也就变成几乎只用小提琴独奏了。
人所共知,《思乡曲》的主题,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节的民歌:《城墙上跑马》。北方内地原先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而回来,这是曲意,它的确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游子回来了没有?- 没有。他再也回不来了。
《第一回旋曲》写作上是标准的回旋曲式。是我国小提琴曲中写得最工整的一首,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认真的创作风格。主题是来自一首粗放而富有豪情的内蒙古民歌《情别》,有着很有特征的切分节奏。经过作者的仔细处理,再度创作,加上多个副主题和歌唱性的慢速对比主题,使它最终成为一首快速的充满激情的优秀作品。我个人认为,它虽是一首非标题音乐,但是其音乐形象是明确的,它很好地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的力量和自信。同时,在当时那个演奏环境下,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首炫技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来华访问演出时,就特意选择了演奏此曲!所以,它是第一首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我国小提琴独奏曲。
上一篇:忧郁(大提琴二重奏)小提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