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我的祖国》,郭兰英
今天在微博上数次刷到一条新闻,官媒们铺天盖地地报道:
著名词作家乔羽,今日凌晨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岁,其一生中创作出多部经典作品……
可朋友圈却没什么动静。
可能大家以为这是一位离自己很远的大师,写了很多经典爱国歌曲。
但其实,他的作品,跟我们以为的那种“红歌”完全不一样!
人们对他的误解太大。
听完他的作品,我想无论从哪个角度评判,他都是近百年来华语音乐最好的词作者。
那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小时候音乐书上为数不多好听的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干净、优美、清纯、童真。
再听到这首歌, 世界杯买球独赢点球算么,我想起多年前和父母在西湖边散步的某个下午,走上断桥,白塔下是水波荡漾的湖面。
鼻尖是薄荷般的清风,我沐浴在穿过柳叶的阳光中,想象着自己正摇着小船随波自流。
长大后,这艘小船儿好像很少再漂来,直到今天再听这首儿歌,看到乔老写下“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突然泪流满面。
有人在歌曲的评论区为,为什么《让我们荡起双桨》听上去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我想是因为这首歌唱的是希望,希望如果不熬过失望、绝望,就不叫希望。
还有所有人的童年回忆:少儿频道,五点半动画城,六点大风车,小学时每天的必修课。
电视节目的同名开场曲《大风车》作词,也出自乔老之手: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
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
天好看 地好看
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一句“天好看,地好看”,概括了我的全部童年。
乔老,伴着风车走好。
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新中国刚成立6年,乔老28岁。
创作《大风车》时,改革开放刚好10周年,乔老61岁。
创作《哪吒传奇》的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时,是我们迈入千禧年的第3个年头,乔老已经76岁。
乔老对良善、对美好的追求,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刻在了他的笔杆中。
几年前,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
“60岁写出了年轻人最喜欢的《思念》,61岁时写出了儿童们喜欢的《大风车》,63岁时写出了《夕阳红》,多一些童心,世界就会不一样。”
童心,是成人的源泉。
乔羽年轻时
还有那首“春晚多少年,它就多少年”的《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不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 人未老 人未老
春晚即使再烂,我都希望它永远办下去。
因为春晚早就不仅仅是一台节目。
它是所有国人的情怀,代表着万家灯火,代表着我们拉开过大年的序幕,代表着血浓于水的阖家团圆,代表着燕子和春来到。
大年三十的晚上,有多少游子、同胞在这首《难忘今宵》中钻入崭新的被窝,将生活捂暖。
如果乔老的作品只能推荐一首,我会推荐《我的祖国》。
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透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是刻在国人DNA里的歌。
当年,为了挑一个唱这首歌的歌手,几乎把所有民族唱法的歌唱家都请了过来,可听来听去都不合适。
最后乔老推荐了谱都不识的郭兰英,他的理由是:
她不是音乐学院出来的,她是唱山西梆子出来的,是从戏班打出来的,能唱这个歌。
最野生的东西,才有连接生命的力量。
当年还有人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的小气,建议乔老把它改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更好,更有气势。
乔老拒绝了,他说:
还是一条大河吧,一条大河就是一条大河,你说是哪里就是哪里。
长江固然美丽,但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和全中国的人比起来,仍然是少数。
而谁的家乡没有一条小河小溪呢?这河流再小,一条小河沟在家门口也会觉得是一条大河,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个年代,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觉得,长江是一个标志,每个人能够对这条抽象的长江共情。
可他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真正让我们认同这片华夏土地的,不是长江,也不是黄河,而是自己家门口的这条河。
我们洗澡、洗衣服、挑水的这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