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文化“金名片”
为促进浙江省地方戏曲振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二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名单,乐清凭借越剧成功获评“第二批浙江省戏曲之乡(县级)”,成为此次温州唯一入选的县(市、区),再添一张文化金名片。
《柳市故事》剧照。
创作演出送上戏曲大餐
乐清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乐清越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原乐清市越剧团)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1949年,乐清新民、共和越剧团合并,成立民主越剧团,为壮大演职人员队伍,招收几十名青少年,这为乐清越剧艺术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55年,在民主越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乐清越剧团。随后,越剧团不断革故鼎新,并于1958年一改传统提纲戏和半提纲戏,转为排演剧本戏;同时对传统的舞台叙述方式和排演制度等进行相应变革。然而其间,越剧发展也曾“命途多舛”。直到1976年,越剧团艺术风格趋于成熟稳定,并于2021年改名为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于2021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越剧传承基地,推动着越剧事业的传承发展。此间,乐清民间也涌现出了不少戏曲社团,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惠民活动。
年均300余场演出、惠及全市各乡镇(街道)、覆盖90%以上村(社)、年均受益群众30余万人……乐清越剧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业院团1个,民间剧团1个,戏曲社团27个,从业人员868人。
越剧不断丰富着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百姓对越剧的喜爱,也渐渐融入血液之中。如今,越剧已成了家庭聚会、公园凉亭等日常可见的表演形式,百姓心中有了化不开的浓浓戏曲情结。
《汉武之恋》剧照。
“老带新”壮大人才队伍
几十年来,凭借优良的舞台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涌现出张腊娇(越剧傅派艺术传人)、王少楼(越剧范派艺术传人)等全国知名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共有原创越剧剧目20余部,上演经典剧目50余部,享誉省内外。
其中,以“柳市八大王”为原型的越剧现代戏《柳市故事》,反映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人先的乐清精神,作为第四届中国越剧节24台优秀越剧
剧目之一演出;原创剧目《莫问奴归处》198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献演,赢得美誉;《洗马桥》荣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入选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勇夺12项大奖,并与央视联袂打造成四集戏曲电视剧,获浙江省及温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于近期成功申报“浙江省经典保留剧目”;《杨贵妃后传》《新三笑》《章纶》分别参加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荣获各类奖项。此前,《莫问奴归处》《洗马桥》等剧目更是多次应邀赴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等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
近年来,乐清市文化部门偕同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序开展各项保护传承工作。作为乐清市唯一的专业院团、越剧传承基地,乐清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认真做好越剧的传承、创作、演出等艺术生产工作。
同时,重视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演职员的培养。“2021年复排的传统戏《汉武之恋》均由青年演员担纲主角,这种收徒授业的师徒传承方式让她们得到了充分锻炼,收效明显。”市戏曲艺术传承展演中心副主任李美凤说,实施“老带新·传帮带”人才接力计划壮大了艺术人才队伍,推动越剧事业的传承发展。
小演员登上央视舞台。
线上线下齐发力共传承
上一篇:[戏曲]越剧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