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4日电越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诗,文学殿堂中最灵动的文体,叙事抒情,怀古咏物,皆能表达。当越剧遇上古诗,会产生什么奇妙反应?
越韵古诗——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竺小招赋予越剧传承的一种新形式,通过越剧旋律传递诗词的情感内涵,烘托诗词的意境,让诗词在吟唱的过程中,和越剧旋律一起,带给学唱的人、欣赏的人美的享受。
竺小招是全国小梅花奖的评委。在2021年小梅花奖比赛期间,竺小招认识了嵊州城南小学副校长张再良。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在城南小学,越剧教育已经坚持了21年。在这里,培养了22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获得者。
越剧,怎样以一种更适合孩子的形式走进校园?竺小招思考着,并开始寻找切入口。一次,她翻阅小外孙的唐诗课外读物,里面浅显易懂的古诗给了她启发:假如给古诗谱上曲子,让诗词和旋律结合起来,又能念又能唱,孩子会不会更容易记住?竺小招立刻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南京越剧团多年的合作伙伴、南京艺术学院作曲系教授谢子华,年过八旬的谢教授也有用古诗词普及越剧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先选择了14首古诗词,用体现越剧主要流派特点的旋律来谱曲,竺小招的爱人给这14首古诗取了一个名字:越韵古诗。
城南小学成为了越韵古诗的“试验田”,效果出奇的好。越韵古诗一方面解决了传统越剧多以因“才子佳人”为内容,不适合孩子,尤其是男孩演唱的局限,另一方面又不同于一般古诗的诵读,由于谱上了越剧的曲调,能够以古色古香的音乐语言更好地帮助孩子体会经典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在语文教师吕洪福看来,越韵古诗也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我刚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罗隐的《蜂》,一些学生就开始用越剧唱起来,因为音乐课上教过,这种方式是文学和戏曲的有机结合。”
“越韵古诗很适合我们男生唱,很好听,我很喜欢。”
“以前学习越剧都和课本知识没太大关系,现在既可以学习越剧,也能和古诗词很好地结合起来。”城南小学的学生们十分享受越韵古诗的学习。
“我们要换位思考,从娃娃的需求出发,调整我们的创作思路,做专属于他们的项目。越韵古诗何不当做一个比赛曲目?”竺小招说。在城南小学的元旦晚会上,出现了全校千余名学生共同吟唱的壮观场面,而在随后的全国小梅花奖比赛上,越韵古诗获得了创新一等奖。
如果热度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里,那么越韵古诗的尝试还不能说是成功。根据对越韵古诗的实践,城南小学向教育部门申请,将越韵古诗改编成越剧唱词编进小学教材。竺小招和越剧团的演员们也加入了教材的编写行列。一套越韵古诗教材,涵盖了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里面既有曲谱、伴奏音乐,还有越剧团演员们的范唱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越韵古诗。
“我们要把越韵古诗的传播工作做得更细致,让越剧旋律和古诗词扎根娃娃心里。”2021年,“竺派非遗工作室”在南京成立,不光培养竺派传承人,也旨在培养戏迷观众。
上一篇:老中医开一剂戏曲“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