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有这样一家戏曲剧团,通过持续创新体制机制,线上线下多元发展,为众多面临生存困境的戏曲剧团提供了一个精彩的生存样本——
他们狠抓舞台精品,每年进剧场、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演出高达200场;他们整合全省戏曲资源,打造“大锡剧”概念,并建起摄影棚,跨界拍摄戏曲电影;他们打造沉浸式戏曲产品,将舞台从剧场搬到南京夫子庙风景区……
日前,记者走进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试图以他们的发展故事为样本,探寻文艺院团在新时代的活力密码。
机制一变赢得“满堂彩”
9月16日,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会演剧目之一,大型红色锡剧《刘胡兰》在宜兴人民大剧院成功演出,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让观众难以想象的是,在排练《刘胡兰》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剧团利用晚上的时间还完成了近30场在各地的演出。
如此高频率的演出,对于省锡人来说是常态,一年多达200场的高质量演出,是其创新创造活力的注脚。作为全国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院团,近年来,省演艺集团锡剧团通过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演出场次、演出质量、经营收入等重要指标大幅提升,在院团管理、艺术创作、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实践。
作为江苏的地方戏,锡剧剧本以才子佳人戏为主,但纵观近年省锡的舞台作品,却展现出一番全新面貌:《董存瑞》《刘胡兰》聚焦红色题材,创新、拓展红色创作新空间;《云水谣》《追梦路上》以现实主义质感,传递时代楷模的精神感召力;《大风歌》首次用优美的江南音韵表达雄浑的大汉气度,而今年他们还将重点打造《苏东坡》,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这些舞台精品剧目,有的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有的入选“江苏戏曲名作工程”,有的则获得省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荣誉,形成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全省的锡剧团要拧成一股绳,通过‘合作共生’实现双赢”,省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锡剧团团长周东亮首次提出“大锡剧”概念。
6年前,省锡与常熟市锡剧团联合打造新戏《侠医缪希雍》。当时常熟市锡剧团已多年没排新戏,在人才、设备上都极为短缺。省锡主动与常熟市锡剧团合作,周东亮亲自上阵助演,导演、作曲、伴奏、舞美等也都由省锡全力承担。一个濒临“破产”的基层剧团,就这样被激“活”了。
此后,省锡加快了与各地锡剧团合作的步伐,先后与张家港、无锡、靖江、南京、东台、盐城等多地合作创排剧目。一方面强强联合,如周东亮与张家港市锡剧团主要花旦董红合作《云水谣》,与江阴市锡剧团主要花旦徐惠合作《徐霞客》;另一方面,省锡还将剧团的优秀力量输送出去,如省锡的季春艳在无锡市排演的《追梦路上》饰演时代楷模黄文秀,汤达在靖江市锡剧团排演的《望岳情》中出演民族英雄岳飞……
“大锡剧”的理念和生产方式,一方面集聚了全省锡剧的优势资源,包括题材、人才、项目、舞美等,进一步激活了省锡剧团的艺术生产能力和行业带动能力,带来了剧团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和基层剧团合作,全省锡剧创作的平均水平大幅提升,涌现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周东亮说,“大锡剧”概念还有另一层含义:真正的“大”是能大能小、灵活操作。同样一部戏,可排演大剧场版、室外版、巡演版等多个版本,依据演出场所、规模、风格等不同要求,采取多种组合和演出模式,“大剧院里能演,大篷车上照样也能演。”
多元拓展打通产业链
“咔!”宜兴徐舍镇影视基地,随着导演刘学忠的一声令下,由施夏明、单雯主演的昆曲电影《牡丹亭》顺利杀青。
打通戏曲产业链,多元化经营,是省锡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自2021年拍摄4K锡剧电影《珍珠塔》以来,省锡已先后摄制完成了《喜团圆》《衣冠风流》《皮秀英四告》《运之河》《鉴真东渡》《紫砂梦》等8部戏曲电影,appletonhomescouting.com,涵盖锡剧、琼剧、扬剧、歌剧等各剧种。昆曲电影刚拍完,眼下又有黄梅戏等多个戏曲电影拍摄项目在筹备之中。
“当初也是迫不得已,才租了厂房自己干!”谈起省锡的影视化探索,周东亮感慨万千。
2021年,周东亮带着600万元兴冲冲赶到上海,洽谈锡剧电影《珍珠塔》的拍摄事宜,却被对方泼了冷水:钱不够,你回去再想想办法!
手上的600万都是好不容易凑来的,哪里还有钱?一向敢闯敢拼的他第一次生发了自己拍电影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