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柏桦
2022年1月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对于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在《条例》的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重视和完善?记者专访了全程参与《条例》起草、论证工作的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何桑。
记者:陕西秦腔艺术发展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
何桑:从中国戏曲整体生态来看,发展和挑战并存,秦腔传统剧目有待抢救挖掘。从院团数量及从业人员情况来看,秦腔依旧是陕西省流传范围最广、院团分布最广、从业人员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剧种。
陕西有着秦腔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历史悠久、班社众多,而且流派纷呈、名角辈出。目前,获得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34位秦腔演员中有18位产生于陕西省。然而,陕西秦腔的保护传承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院团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与长远规划上做得不够大胆细致。
记者:《条例》的出台对于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和长远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
何桑:《条例》的出台,让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有法可依,特别是明确了保护传承对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措施等制约秦腔艺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可谓是从人、财、物、事等方面对秦腔艺术进行全面保护传承发展。从长远角度看,这将对秦腔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您认为哪些环节是《条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应该怎样解决?
何桑:作为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 外网买球平台,将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作为一种文化自觉去对待。
记者:《条例》是保护传承秦腔艺术的基本保证。要更好地发展、弘扬这一中华艺术瑰宝,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推动与创新?
何桑:首先,要深化国有秦腔艺术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国有秦腔艺术院团在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等方面的活力。其次,抓紧制定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快制定本地区秦腔等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发展实施方案,确保我省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有“时间表”“路线图”。再次,要抓好秦腔艺术创作,多出精品力作。最后,注重“守正创新”,创新必须立足于“守正”,守正即立足于戏曲本体,只有立足于戏曲本体前提下的创新,才是秦腔创新之正解。
记者:《条例》提出,陕西其他剧种的保护传承发展,要参照《条例》执行。我省其他剧目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濒危剧种亟须保护?
何桑: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地市呼声很高的问题之一是其他剧种能否被纳入《条例》并被一视同仁。陕西有26个剧种,现有13个剧种被列入濒危剧种,分布在渭南、咸阳、延安、汉中、安康等地。其中8个剧种(阿宫腔、跳戏、线戏、弦板腔、汉调桄桄、陕北秧歌、紫阳民歌剧、关中秧歌)分别仅有一个国有院团演出,5个剧种(老腔、陕西端公戏、八岔、大筒子、弦子戏)无国有院团演出。人才断档、资金匮乏、传承不力、戏迷流失等问题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世界杯买独赢算让球吗下一篇: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