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意社“一号坤伶”李夕岚离世,她常告诫自己:成名容易成人难
2022-07-18 01:22来源: 发展文学
原标题:百年三意社“一号坤伶”李夕岚离世,她常告诫自己:成名容易成人难
7月18日,记者从西安三意社获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夕岚于7月17日离世,享年89岁。有着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李夕岚被称为三意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号坤伶”,她在人生几十年的艺坛耕耘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三意社,奉献给了秦腔事业。
【点击收听】珍贵音频资料
李夕岚,一九三四年出生在滑南固市一个贫苦农家。受父亲能拉善唱的影响, 哪个平台买球可靠官网,她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爱上啥就想务啥”,尽管小小年纪的李夕岚已逐渐成为村里唱 “自乐班”的红火人物,可她并不以此为满足:“我要考戏班唱戏!她经常这样纠缠母亲。然而在旧社会,谁家父母肯经易让自己的孩子当受人歧视的 “戏子”?!十三岁时,由于家中困窘无计,这才使她“如愿以偿”被送到西安易俗社学艺,成了该社当时唯一的女学生。
她进社后非常勒奋刻苦,深得老师们的青睐。 在教练郑香亭、琴师戈益民等老艺人的严格培训指导下,在短短的五个月里,就登台演出了《探窑》《赶坡》和《走雪》等五个折子戏。但遗憾的是,正当她踌躇满志更上一层楼时,却因寄居住宿的条作极差,满身感染上无力医治的疥疮,而不得不中辍艺业返回老家。这一意外打击,曾使她伤心欲绝。可她立志要唱戏的决心,并无丝毫动摇。在家养病期间,练唱从未中断过。翌年二月,她经亲友介绍又进入西安三意社。从此,她在沿瀚的艺海之中,继续艰苦地逃行者自己的艺术探素。
【精彩链接】
李夕岚:自我揣摩创造自己的演唱艺术(附精彩音视频)
【看秦腔】 肖玉玲 李夕岚《探窑》(1997年录像)
成绩总是来自刻苦攻学、坚韧不懈的进取者。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戏曲艺术迅速发展,舞合剧目也得到繁荣。实践磨砺机会相应增多的李夕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才华。五十年代初,她主演以青衣应工的《五典坡》《秦香莲》等戏,行腔自如、委婉圆润,不失“敏腔”韵味,做工规范严蓮,具有大家风度。特别是在《白毛女》《穷人恨》等现代戏中,她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演唱和表演,进一步引起广大观众的瞩目。从一九五三年起,已脱颖而出的李夕岚,开始跨进自己在艺术形象再创造方面的黄金时代。
李夕岚从艺三十七年来,共约演过大小上百本戏和近百个角色。《玉堂春》中的苏三、《王昭君 》中的王昭君、《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卧薪尝胆》中的越王夫人,《潘杨讼》《杨八姐盗刀 》和《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及现代戏《小女婿》中的陈快腿、《罗汉钱 》中的小飞娥、《母女俩》中的金大娘、《祝福 》中的祥林嫂、《木匠迎亲》中的桃叶妈、《红珊瑚》中的七奶奶、《夺印》中的烂菜花、《社长女儿》中的老狐狸、《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杜鹃山》中的杜妈妈、《山鹰》中的山大妈、《三家春》中的王大妈等年龄、性格、身价相异的古今各类妇女形象, 2022世界杯比赛赛程表,均塑造的真切传神,个性鲜明,使人久久难以忘怀。其中,她扮演的小飞娥,金大娘、桃叶妈等三个角色,曾分别荣获一九五四年西安市现代戏汇演表演奖;一九五六年陕西省第一届 戏曲观摩会演演员一等奖,一九六〇年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演员奖。从李夕岚所扮演的众多角色可以看出,她戏路宽,可塑性强,不仅演传统戏有一定的功力,而且演现代戏更见其长,在艺术上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李夕岚的嗓音宽厚、明亮。由于她早年就比较注重对音乐基础、秦腔板路、锣鼓经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所以她的演唱可以说是韵协商羽,节奏稳练,行腔起伏有势,板式街接自然舒畅。真如行云流水一般。为了使演唱更好塑造人物和传达人物感情,李夕岚在学习传统和继承传统的艺术实践中,没有象某些演员那样被 “老腔老调束缚的死死的,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她能从时代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需要出发,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借鉴和改革。例如《潘杨诉》中 “恨朝中尽出些卖国奸谗”这句唱,李夕岚认为原来腔调的某些音趋于平淡,使得人物的感情也平铺直叙,很难唱出这位百岁老人的感觉,于是她在这句 〔流板〕唱腔的末尾,借用四川弹戏老生的拖腔加强了语气的起伏变化。经演唱后,许多同志认为这样处理,人物的情感得到丁丰富。实际上,在《杨门女将》和《场八姐盗刀》等戏里,李夕岚也还借用秦腔须生的一些唱法去塑造余大君,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大君,在《寿堂》一场唱的“谁料想白发人……”,在《探谷》一场唱的“牵过了白龙马……”,都能领略到李夕岚大胆地借鉴豫剧、河北梆子与评剧的某些唱腔或演唱手法,进一步丰富秦腔的创新。
【点击收听】珍贵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