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米方杰
7月24日晚上8点,史桃明比以往更早开启了今天的直播。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他,最近一直奔波在河南各地,跟随不同的曲艺剧团演出,今晚这场来到了安阳。史桃明一如既往坐在舞台一侧的演奏区,伴随着第一句唱段缓缓唱出,他也应声吹响了手中的乐器。
随着演出的进行,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很快突破了一千,并且还在不断的爬升。“这是咱们豫剧《杨八姐游春》”,有些戏迷们很快便在评论区报出台上此刻演出的剧目,也有些人第一次进入直播间,一边讶异眼前这位打扮时尚的帅气年轻小伙在吹奏的竟是传统豫剧选段,一边满是好奇他手中的乐器到底是什么?“那是笙!”有些粉丝在评论区回答道。
从2022年至今,史桃明以@桃小辫儿 的名字入驻抖音,完成上百场直播,收获了近40万粉丝, 体彩买球买什么,但类似这样的问答在他的直播和短视频作品中仍经常被提及。
史桃明从没有不耐烦,反倒很喜欢评论区的这种互动。在他眼中:每多一次提问和回答,就意味着多一次对“笙”的普及。
看对眼了,一切都不觉辛苦
史桃明今年24岁,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并没有人从事和音乐相关的工作,年幼的他对于音乐的所有印象都来源于民间戏台和红白喜事。在儿时锣鼓喧天的记忆中,一股清越、高雅又略带一丝柔和的音色吸引了他,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上初中时,他所在的学校请来一个当地的戏曲剧团演出,那时他第一次知道吹出这个声音的乐器叫做“笙”。兴趣和机缘碰撞,他说服爸妈找了当地的一位老师,开始学习“笙”。
笙作为多簧管乐器,相较于其他乐器演奏的难度更大,需要有非常强大的肺活量才可以驾驭。此外,笙的技法中吸气呼气都会吹奏出不同的音高,但是气流小,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憋气而造成演奏的不流畅,需要大量重复且枯燥的练习和积累。对于年少好动的初中生而言,动辄数个小时的训练足以消耗完他们的好奇,同一批求学的小伙伴陆续打了退堂鼓,只有史桃明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回想起年少时候与“笙”的相识,史桃明觉得这是一段冥冥之中的缘分,“看对眼了,一切就都不觉得辛苦”。
之后他选择报考南昌大学的“笙”专业,经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演奏技巧提升的同时,他对“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由簧乐器,笙在古代也曾红极一时。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小雅》的首篇《小雅·鹿鸣》中有记载:“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可见笙这件乐器在周代已经十分流行,其后在春秋战国达到发展的巅峰时期。“成语‘滥竽充数’里,这位滥竽充数的人演奏的就是笙。”遇到第一次听说这个乐器的人,史桃明常常用成语和他们解释。
古时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发展逐渐式微。时至今日,笙更多也只活跃在田间地头、婚丧嫁娶的伴奏之中,失去了过往的风采。
史桃明回想在大学第一次去教室上专业课,发现一共只有四把笙,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屈指可数。相比二胡、古筝等更被人熟悉一些的民乐器,“笙”的接受度和传承都不够高。史桃明来到异地求学,脱离了家乡的地缘优势,小桃这才深深感受到了“笙”这个乐器的小众,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初试直播,用“笙”演奏“豫剧”圈粉无数
然而,相对小众且多以合奏形式示人的“笙”并没有太多能令大众耳熟能详的曲子。为此,史桃明尝试了很多方法:在契合乐器本身音色的基础上,他尝试过演奏《五环之歌》《真的好想你》这样的流行金曲;也吹过《红楼梦》《上错花轿嫁错郎》这样的影视插曲,但最受好评的却是豫剧经典选段作品——豫剧《打金枝》在“笙”的全新演绎下,在抖音收获了11万赞,另一个经典曲目《穆桂英挂帅》也收获了近10万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