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号称当今“京剧第一老生”的于魁智,他的唱腔争议如此之大?
2022-08-13 01:30来源: 清轩侃史
原标题:为何号称当今“京剧第一老生”的于魁智,他的唱腔争议如此之大?
京剧艺术作为我国国粹,是长久以来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反映,也是文化传统的积淀。不仅老一辈人对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痴迷,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刻板古老的传统艺术,如何能够焕发生机、顺应时代潮流,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艺术家们的创新力功不可没。
大名鼎鼎的当今“京剧第一老生”于魁智,回首成名之路,先后师从多位京剧大师,也算是数十年雕琢、千锤百炼,终成大家,可是近些年围绕着他的唱腔,引发的争议却越来越大,两极化非常明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别名平剧,京戏,原型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南方四大徽班进京,将汉调、昆曲、秦腔以及一些民间曲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汇成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登上了最大的舞台,主要以历史故事为表演内容, 世界杯买球怎么买会赢,逐渐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清朝时达官贵人对于京剧名角的热爱,丝毫不亚于现在一些年轻人对偶像的追捧,同样疯狂和痴迷。光辉时刻,京剧名角可以自由“骑马进宫”、“带刀上殿”,权贵对京剧的热衷可见一斑。
最初京剧角色分得很细致,足有十行之多,后来才逐渐归为“生旦净末丑”大致五行,从他们的衣着装扮和动作上,往往一眼就能判断出来。生又分老生和小生,京剧刚刚形成的时候,老生就最受重视,是京剧最重要的行当之一。
老生又分文武,极其考验京剧演员的艺术积淀和功底。常言道“十旦易得,老生难求”,可见要把老生这角演好实属不易。今天要说的“京剧第一老生”于魁智,就是唱念做打样样精通,鲜少能把文生和武生都演绎得炉火纯青的京剧大家。
1961年,于魁智出生于辽宁沈阳,母亲是音乐教师,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对戏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0岁时,家人决定送他接受专业的戏曲学习,仅一年之后,他幸运地被沈阳京剧班学员选中,正式开始学习京剧。
于魁智的天赋开始得以展现出来,他也受到了京剧名师杨元咏、黄云鹏等的悉心教导和栽培,文武兼修,在本该贪玩的年纪,他却早出晚归勤学苦练,深得前辈们的认可,唱功也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在一众同龄学生中的表现格外出色。
13岁的于魁智,在多位名师的推荐下,担任了沈阳的现代京剧大戏《大橹歌》的主角,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废寝忘食地排练,一心想把最精彩的表现带上舞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魁智一开嗓就技惊四座,连续表演了百余场,热度丝毫不减,人们争先恐后地一睹这位“戏剧神童”的风采。转眼又三年过去,于魁智决定放弃在沈阳京剧院的“铁饭碗”,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深造。
1978年,于魁智在火车上连续站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北京,背井离乡举目无亲,睡过火车站也睡过桥洞,他凭借的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顺利进入中国戏曲学院之后,他再次表现出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加上数年扎实的功底,最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老生学员,要知道,当时面向全国仅仅招收两名而已,说他是天之骄子一点也不为过。
于魁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功房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在主学杨宝森杨派剧目为主的同时,还得到了多位文武老生教授的亲传,唱功日益精进。
师承多派,争议不止
学艺术的都知道一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于魁智虽然勤奋,但是从小到大师从许多门派,其中不乏多位名师大家,但是戏曲有别于要求面面俱到、博学多闻的艺术,它要求有鲜明的特色,所以于魁智的唱腔杂糅多个门派,相互掣肘、庞而不精,反而什么特色也没有了。这也是于魁智虽顶着“京剧第一老生”的名号,却饱受争议的症结所在了。
彩票买球怎么买的不懂,他的" max-width="600" data-src="b64Pq9zySn93kgty0uAqZz3npzZkiPX4IvYa+fMD5xBWdbWW18xLLFAIOuwQbTsvCSOqBJEFBRW7ND4yGvR/VVlPe3EFHQma7yczmLjLtp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