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每当现代豫剧《朝阳沟》的唱段“亲家母对唱”响起, 足球买球算加时吗,许多人都会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一部《朝阳沟》,传唱60多年,影响几代人,成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一座里程碑。
创作这一经典的,是从我省武安走出去的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 ——杨兰春。
被誉为“朝阳沟之父”的杨兰春,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朝阳沟》?武安家乡的地方戏曲,给他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他的创作实践,给新时代的文艺工作留下哪些启示?
2022年11月5日,恰逢杨兰春诞辰10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戏剧人生。
电影豫剧《朝阳沟》剧照。 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截图
常演不衰的《朝阳沟》
2022年11月5日上午,武安市新荣艺苑平调落子传习所。
为纪念杨兰春诞辰100周年,武安地方书院神钲书院和武安市文联、武安市戏剧家协会专门举办了一场座谈会,当地戏曲名家们再次唱响豫剧《朝阳沟》选段,纪念这位从武安走出的戏曲大家。
杨兰春之子杨光,特意通过微信为座谈会发来一段语音,感谢武安的乡亲对父亲的追念。
杨兰春能创作出《朝阳沟》这部经典之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和长期的积淀分不开。
1920年农历九月二十,杨兰春出生在武安县(今武安市)馆陶乡列江村(今朝阳沟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因为家里穷,13岁那年,杨兰春的三弟被卖掉。他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找到当地一个武安落子戏班,拜师学艺。跟着草台班子行走乡里的生活,让他饱尝冷暖,也看到农民的疾苦。
卢沟桥事变后,戏班散了。1938年,杨兰春参加了革命,先后担任村、区青救会主任、村长等职务,后参加八路军,跟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并担任文艺宣传工作。
1947年,杨兰春负伤转业到河南洛阳地区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50年,杨兰春有机会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招生考试。当时,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马可是考官之一,他让杨兰春展示一项才艺。
杨兰春说:“歌,俺唱不好。说段快板,你说中,还是不中?”
马可哈哈一笑,说:“中!”
杨兰春扭头跑出考场,捡了四块瓦片,两手打着瓦片,武安落子夹杂着河南坠子,唱了起来:“小瓦片一打响叮咚,请问在位诸先生,你们爱听文来爱听武,爱听奸来爱听忠?爱听文咱说共产党,爱听武咱说八路军……”
听到这样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马可很欣喜。他当场拍板:“及格。”
就这样,杨兰春被录取了。
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了专业的戏剧创作训练,但杨兰春并没有忘记他的根在农村。
毕业回到河南,杨兰春进入河南豫剧院,任三团团长。
为了打好演员们的创作基础,他把当时太行山区的河南登封县大冶镇曹村作为剧团的生活基地,也让曹村成为后来《朝阳沟》重要的素材来源地。
1957年7月,正逢曹村遭遇旱灾。杨兰春到曹村深入生活,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抗旱。
杨兰春在《豫剧〈朝阳沟〉诞生记》中这样写道:“我和老乡们朝夕相处,他们有啥知心话都愿意悄悄跟我说。”
当时,一位老农民忧心地对杨兰春说:“老杨,你说这新社会,谁家的孩子不念两天书,谁家的姑娘不上几天学?读两天书上两天学都不想种地了,这地叫谁种呢?那能把脖子扎起来不吃饭?”
这一问触动了杨兰春,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他的心中在酝酿一个城市知青下乡,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故事。
1958年3月初的一天,时任河南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的冯纪汉找到杨兰春,动员他为即将召开的全省文化局长会议排一部新戏,这让杨兰春想到他正在勾勒酝酿的故事。
思考两天两夜后,杨兰春开始动笔,笔下的城市姑娘银环和农村青年栓保是高中同学,相互爱慕,高中毕业后,银环经过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到未婚夫栓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村生产建设。
1958年3月20日,《朝阳沟》首演。没想到,观众反响热烈,不久又进京演出,一下红遍全国。
至今《朝阳沟》已经传唱了60多年,河南豫剧院的演员更替到了第四代,总计演出5000多场,并且被改编成电影、京剧、评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
2022年11月5日,武安市朝阳沟景区。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豫剧《朝阳沟》里的经典唱词,被刻到了景区的一块块风景石上。
这里就是武安市馆陶乡朝阳沟村(原列江村),杨兰春的家乡。
作为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杨兰春创作出的经典唱词,质朴却鲜活。
比如豫剧《朝阳沟》中,栓保娘、银环妈、二大娘等人的一段经典对唱:
栓保娘:(唱)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
银环妈:(唱)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
栓保娘:(唱)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二大娘:(唱)又肯下力有文化,不愁当个啥?啥、啥……
巧真:(唱)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二大娘:(唱)对,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下一篇: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永别《朝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