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代豫剧宗师培养“五朵云”,墓地荒凉,故居破败,后代无人学戏
2022-08-18 12:17来源: 捌斗文轩
原标题:一代豫剧宗师培养“五朵云”,墓地荒凉,故居破败,后代无人学戏
说到豫剧,因为“谁说女子不如男”等等耳熟能详的名段,可谓是知名度极高的传统剧种之一。
传统文化往往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在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孕育而生。
号称“豫剧母腔”的祥符调发源于哪里?一代名角、宗师人物孙延德墓葬的境况如何?追根溯源,需要到黄河岸边的河南大地去寻找答案。
来自中原大地的豫剧
曾经的豫剧,因为《花木兰》里那一段既悦耳动听又极富现实意义的唱腔而全国皆知;不久前的新冠抗疫历程中,医护人员登台献唱《穆桂英挂帅》,则又一次实现了时事和传统的“双赢”共鸣。
节目本身大受好评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豫剧这种古老的舞台表演形式。
既然名字上带了一个“豫”字,不难猜出它是流行于河南的地方剧种,它以河南梆子为基础,不断丰富发展而来。
然而公认的“豫剧母腔”,却是曾经流行于开封一带的“祥符调”。
一个剧种内部出现不同艺术流派,往往由各地语音差异、名角开创路线而来,豫剧按照音乐风格不同,被划分为豫东调和豫西调。
其中豫东调以开封为中心,多用上五音,而豫西调则以洛阳为中心, 中国男足主教练2022年世界杯,多用下五音。
两者音乐风格不同,形成相当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还有沙河调、大高调等其他派系,但追根溯源,好几个派系都发源自别称祥符调的豫东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它流行的区域以开封为中心,为什么不干脆叫做“开封调”,而要以祥符为名呢?
可以买半场球的app,墓地荒凉,故居" max-width="600" data-src="5LtMAMmc+K81jpOuQ2EB4j3npzZkiPX4IvYa+fMD5xBU/+ptzhHms/lz/CPuBp8WFg3YovCWHaPxqkdKDLRATxO+SH6212xX9JQj/wQZx9E=" />
溯源“豫剧之母”
祥符是一个旧地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开封祥符区和新乡封丘县一带。
九曲黄河在这里形成一个弯子,人烟稠密商贾兴旺,出现了大量娱乐和敬神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北岸清河集、南岸朱仙镇为中心的豫剧科班基地。
当时人们有个顺口溜,用来描述这一局面——“来的戏班不用问,不是许门就是蒋门”。
许门指清河集镇的许家科班天兴班,蒋门指的则是朱仙镇的蒋家科班。
几乎所有艺术门类都拥有相似的发展道路——先是野蛮生长自由发展,接着进入优胜劣汰时期,而成规模科班制度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这种艺术已经脱离了零碎小戏的局限、发展到了集大成的阶段。
直到今天,这片地方(今封丘一带)民间仍然存留着浓郁的戏曲氛围,人们把这里称为“戏窝子”,名旦阎立品的关门弟子朱巧云曾说,封丘人要是一天不唱戏,吃饭睡觉都弄不好。
许、蒋两家科班首开了豫剧正规科班的先河,所创制的唱腔合称祥符调,后来蒋家科班四处迁徙,声腔演变出更多分支,而许家科班则基本坚持在当地发展。
祥符调的唱和道白均依从标准中州音韵,被称为最为正宗的豫剧唱腔。
其男腔激越古朴不乏醇厚,女腔则庄重委婉间有俏丽,业界流传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
一生培养出数百名学生、门下名角极多星光璀璨、被后人赞誉为一代宗师的孙延德,就是许家科班最负盛名的教戏师傅。
孙延德
一代名角“白酥瓜”
在梨园行,孙延德有两个常用名,一个是“灵妮”,来自他的乳名,另一个则是“白酥瓜”,这是捧角的戏迷们送的外号,用来形容他的嗓音甜润、白口脆巧。
孙延德本是封丘县应举镇人,幼年因家贫逃难,进入黄河边的窝班学戏。
窝班是当时常见的戏曲成班形式,往往一家子父母兄弟姊妹夫妻组成一个班子,互相搭档唱戏演戏,称为“一窝亲”。
孙延德进入窝班学艺时不满十岁,但由于天赋过人又聪明用功,不到半年便可登台唱戏,等到坐科期满出师之后,更是名震四方红极一时。
上一篇:豫剧《焦裕禄》感动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