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10个民营沪剧团的10部原创新编作品将第一次集中在一起,展演一个月。
8月18日,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上海民营沪剧团原创新编作品展演月”正式拉开大幕,10台剧目将分别在上海的各个专业剧场、各区县及社区文化中心等场地演出,整个沪剧月将持续至9月20日。
沪剧作为上海的本土剧种,巳被列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拥有比较深厚的观众基础,尤其在各个郊县更是市场广阔,也因此,沪剧的民营剧团十分繁荣。
据上海演出行业协会透露,目前,在上海民营院团的总量中,沪剧团体的数量已高居各类剧种民营剧团之首。加之活跃在基层社区的一大批沪剧演唱队、沪剧社团等纷纷加入,沪剧在上海市区乡间焕发勃勃生机。
这些年,一批知名专业编剧、导演、唱腔作曲家都纷纷加盟民营沪剧院团的创作演出,如张东平、陆军、喻荣军、刘业雄、严志东、俞洛生、周小倩、彭安娜、奚耿虎、汝金山、徐伯涛等。各个民营沪剧团也都形成了各自的表演风格和稳定班底,拥有各自的“当家人”,如勤苑沪剧团的王勤,文慧沪剧团的扬音、王慧莉,新东苑沪剧团的沈慧琴,紫华沪剧团的王彩珍,彩芳沪剧团的孙彩芳,民乐沪剧团的张金英,沪林沪剧团的王晓红,陇韵沪剧团的王金秀,海天沪剧团的施益龙等,这些在观众中颇有人气的演员,既是剧团的核心, 有什么好的买球的app,也成为上海民营沪剧力量的中坚。
8月18日晚,位于奉贤的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大剧场内,上海勤苑沪剧团的《银杏树下》正式首演,该剧也成为沪剧月的开台大戏。这是一部反映上海“乡村振兴”的农村题材作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中最艰巨的整治违章工作,唱响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
该剧的主演王勤也是剧团的团长, nba季前赛买球,勤苑沪剧团是她2001年开始创办,多年来创作了多部原创大戏,获得不少奖项。《银杏树下》是剧团的最新作品,在沪剧月首演后,将在本市各街镇巡演20多场。
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主演的《银杏树下》拉开沪剧月大幕
勤苑沪剧团之外,还有文慧沪剧团、新东苑沪剧团、彩芳沪剧团、紫华沪剧团、九瀚沪剧团、沪林沪剧团、民乐沪剧团、海天沪剧团、陇韵沪剧团等十个剧团将在首届沪剧月中登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民营剧团的新创剧目几乎都关注现实题材,以及革命历史题材。尤其很多现实题材都和当下的热点紧密相关,体现了沪剧这个剧种贴近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诸如新东苑沪剧团的《玉兰花开》以一群九零后年轻护士为主线,讲述了2022年冬春之际抗击新冠疫情大会战中上海援鄂医疗队那些感人的故事。
《玉兰花开》
文慧沪剧团的《心归何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一对母子之间十几年的舔犊情深和人间大爱。
海天沪剧团的《桃花红了》通过三十年的两次大洪水给一户普通人家带来的遭遇,反映了人间的真善美。
彩芳沪剧团的《口碑》围绕养猪场出租办厂、清云河整治、河道堵塞之患以及水污染带来的危害等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最终还给了乡村一片绿水青山,展现了农村基层干部一身正气、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
而成立于浦东三林地区的沪林沪剧团的新剧《人间自有真情在》同样以时代发展巨变为背景,讲述了一件沉积多年的悬案为背景,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此外,还有多部作品通过沪剧展现了上海的革命历史故事。
民乐沪剧团《板桥霜》取材于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后沪郊乡村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主人公梅嫂一段托孤养育的深情故事。
《板桥霜》
紫华沪剧团的《华家儿女》以上海华漕三兄弟的妻子抗日事迹为素材,再现抗战巾帼悲歌。
原梅陇文化站人员组成的陇韵沪剧团就地取材,《相约梅家弄》取材自梅陇火车站历史,反映了梅陇地区三位女性投身1920年代大革命追求革命理想的传奇故事。
成立于松江九亭镇的九瀚沪剧团同样把作品立足于当地,新编沪剧《华亭孟姜》根据发源于古华亭(松江)民间世代流传的孟姜女说唱版本,通过“见才钟情、送夫筑城、相思寻夫、生死相会”等以新编创作面貌展现在舞台上。